为什么中学多热衷于模仿衡中,而不是理念更好的人大附中?

如题所述

为什么大多数高中不愿意学习理念更先进的人大附中,宁愿模仿衡水中学。

学生问: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十分费解一点,明明有着更好的教育理念,并且在北京四中、深圳中学这样营造出来的自由开放的氛围里,更有利于学生应试分数的提高。而大家却宁愿学习衡中而非他们。

当应试环境败下阵来,一个学校所能留下来吸引他人的,难道不是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

网友给出了162条评论,条条都很扎心:

其中点赞最高的是一个匿名用户,他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最大的区别并不在理念上,而在资源上。

两所学校注重高考成绩的本质是一致的,但人大附中有更好的资源,也有更好的生源,这些都是其他地区学校学也学不来的。

很早之前,人大附中就已经开始聘请博士任教。16年时,招聘教师基本上是985硕士起步,博士占到60%,海归硕博占到20%。

其实不止是人大附中,中国百强中学榜上很多排名靠前的学校都是如此。比如前段时间刷屏的新闻:又一批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当中学教师了。

11月18日,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公布了2020年第一轮教师招聘拟录用名单,9人都来自于国内外顶尖高校,其中来自北大、清华的硕博士占了6人。

此份“豪华阵容教师”名单在网络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这是“好事情,没有好老师不行的”。也有人认为,中学招聘名校硕士和博士授课属“大材小用”,显示了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但不管外界如何评论,从结果看,以人大附中、华中师范等一批在全国高中百强榜中位居前列的学校,一直霸占在全国百强高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人大附中位于海淀区,本身就是高素质家长的聚集地。中科院,北大、清华等诸多高校、企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后代就是人大附中的优质生源。

他们不仅可以为自家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他们的教育理念跟人大附中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不会让孩子变成刷题机器,而在学习中保持独立的个性。

再比如华中师大附中,该校早在03年就引进了第一位生物学博士,此后每年都有招聘名校硕博毕业生进校担任教师。之前第一批引进的博士和清北的毕业生,在学校成长很快,已经成为竞赛教练和某一个学科的优秀教师。

比如,北大毕业的硕士物理老师李志强,能把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已经成长为物理竞赛教练;北大的博士郑晓蕙老师,除了讲授化学常规科目,还兼任化学竞赛教练工作,工作投入,为学校化学竞赛工作开辟新的天地。

这些资源都是一些普通中学所不具备的。

难怪一位学生在帖子下这样答复:我也一度质疑过为什么要抛弃自由的传统二中精神,去模仿衡水做一个四不像?但我后来明白,我讨厌的不是教育体制,也不是日夜苦读,我讨厌的只是向现实妥协的无奈以及和二中起先不结合实际照办照抄学皮毛的做法。

还有一位网友这样回复:你们高中跟人大附的差别大概类似于两个人去工地挖坑,你拿着一把铁锹废了半天劲挖了一百立方的土,人家人大附的孩子傍晚开着挖掘机来了,五分钟就挖完了一百立方的土——白天的时间人家干嘛去了?素质教育啊。

这些回复统统指向一个词:资源。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资源,跳出了竞争之外,凌驾于他人之上你才有资格侃侃而谈,否则你只能接受现实,拼杀在高考的独木桥上。

其次,高考,已经变成一些上层孩子的“备胎”。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18年出国留学人数中自费留学共54.13 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88.97%。相较以往研究生才选择出国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高中甚至是中小学阶段就开始规划出国留学。

但每个自费留学生背后,都需要家庭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据启德教育统计,在热门留学国家中,英国和美国的公立学校及私立学校学费最高。英国公立学校学费每年需要15到20万元,私立学校学费则高达每年25到30万元,最便宜的日本也要9万到13万一年。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中产阶级都负担不起。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18年中国大陆国际学校有821所,其中,民办国际学校426所、公立学校国际部(班)274所。

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地区的国际学校数量位居前四,均超过80所。其中,广东的国际学校超130所,居于首位。

通过就读国际学校或国际课程班以进入世界名校,成为很多城市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新方式。

19年,常春藤校共招收中国学生315人,仅北京就有63位,约占20%。

这些家长已经不局限于让子女在国内上一所985或211,而是让子女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在我们南京,南外在家长心目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因为他不仅有保送,更多的还是出国读书。

能上南外的,家长心理上都已经接受孩子高中以后大概率出国读书的现实,而面对三四年高达200-300万的出国费用,一般的家庭还真的是负担不起。

据说,在未来3年内,国际学校或有国际部的学校将进入“大爆发”状态,由此看来,南京的家长确实很可怜,工资没有办法和北上广深比,但是需要花在教育上的钱,却远远超过工资的几倍。

相比来说,农村和县城教育的问题让人担忧。公开招聘教师是每天都在进行,但是尽管这样,每地都有数百个岗位无人问津。

有些地方不得不降低条件,无专业限制,甚至不用笔试直接签约等,依然无人报考。

而在北上广杭等地,情况截然不同,数十位名牌大学生争夺同一个教师岗的新闻屡见不鲜。

10月30日,深圳南外高级中学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布校招2020届毕业生拟聘名单,20人中有19人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9月11日,深圳中学官网发布了《赴外公招2019届毕业生拟聘用名单公示》,拟聘用28名应届毕业生。28人中,4人博士、剩余24人全为硕士。学校方面,10人来自北大,5人来自清华,另有来自香港大学、厦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的毕业生。

杭州文渊中学的公告表示:“所有教师的薪酬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参照公办教师享受相应工资、五险一金及福利待遇,二是校发结构工资,年总收入公办学校的1.5倍。应届毕业生满工作量年总收入20+万,在职中学高级教师满工作量年总收入30+万。学校伙食优质,在校工作均包吃,入校前三年学校免费提供住宿。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世界名校应届毕业生年总收入30+万。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年总收入50+万。”

上上周,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也发布消息招聘应届博士生,解决进京户口和编制,并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问题,以及发放一次性安家费。

从北大、清华发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也可以看出,教育行业已成为毕业生主要去向之一。北京大学2018年的就业质量报告中,中初教育单位已被单独列作毕业生去向的一个类别,与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机关、民营企业等并列。2018年,共61名北大学子去了中初教育单位就业,其中硕士42名,博士19名。清华毕业生去向行业里,教育行业占了11.1%。

“北上广深杭”教师的身份隐含了不止一套学区房、年薪50万+,他们的后代也能在当地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才是很多名校毕业生最值得期待的。很多人那么拼命努力,为的是最起码保住自己的阶级地位,给自己的后代兜底。

那么,留给寒门的还剩下什么?

不过,我们也不能太悲观,寒门难出贵子,但不代表普通人现在已经失去了冲破阶层的机会,哪怕是微不足道。

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针对普通大众家的孩子,所以为什么很多高中,不愿意学习人大附中,宁愿模仿衡水中学?因为学校知道,教育其实是一场家长们之间财力实力的大比拼,实力不足,就老老实实地走衡水模式,这样还能有出头机会,否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30
两个道理,一者在于生源,一者在于钱。别看说衡中掐尖又有资本运作,但是不论是生源还是资本都比人大附差远了。先说生源,人大附是海淀区的老大,你细品吧,其他的几个例如清华附,北大附拉出去都能和衡中的生源打平,但是人大附比他们还高了一个等级。北京基本上只有四中才能和人大附比,但是总体上还是比不过。人大附的生源是谁都学不走的,在海淀区这个怪物区还处于绝对统治地位,自己细品。第二个就是钱,人大附每年国家给多少钱不好说,但是绝对很富,参观下学校就懂了。而且很多学生社团,专业团队都是需要钱的,而这笔钱通常要学生自己出,就是家境。
况且,不论是衡中还是人大附,想学,大多数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是相比之下,还是衡中好学,而且代价小。
第2个回答  2021-02-16
因为衡水中学每年考上重本的人数是非常多的,而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考上更好的大学,所以人文理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第3个回答  2021-02-16
因为衡水中学相对来说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很好的成绩,让学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第4个回答  2021-02-16
因为理念更好,不代表考的更好。人大附中的理念适合天赋比较好的学生,衡水适合大众,特别是在学生这个以成绩为代表的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