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歌响起的时候

如题所述

朋友,每当震撼人心的《国歌》响起时,你的感觉如何?我每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是的,我们是“不愿意做奴隶”的人民。我们是“万众一心”的民族,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屈服,而且依然接受了强敌的挑战。《国歌》不正是中华民族付出的吼声、前进的号角吗?
《国歌》不仅记录着中国人民英勇的战斗历程,今天它仍雄浑豪放,即使磅礴,使人振奋,促人向上。
同学们,不知你们是否觉察到许多老同志听到它,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号音,西湖又回到了那杀生阵阵的战场,体验到同志间同生共死的阶级友爱和民族感情,促使他们百倍努力,继续为党为国家为人们忘我工作,在有生之年,都为国家作贡献。
海外同胞听到它,就像游子听到母亲的召唤一样,感到格外侵捷,无限幸福。他们中有的不惜抛弃优越的生活环境,踏上归途,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把自己的知识和力量献给祖国四化的伟大事业。有的虽生在海外,却时时关心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建设筹备资金,广泛宣传祖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广大青少年去鞥有,在《国歌》的熏陶下,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无不更加崇敬;对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的战争的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更重要的是《国歌》唤醒我们重温历史的教训。国家贫穷落后,是要被帝国主义欺负的,是要挨打的。这就促使我们青少年认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尽量地彻底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迎接世界的挑战,
我们不能忘记用血换来的教训。我们的先辈在最危险的时候,用血筑成的长城。而今,我们就要像前辈那样,毅然接受挑战,毅然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大业,不自叹,不自哀,奋发图强,贡献一切。
中国是否强大?中华能否崛起?最终将取决于我们能否继承并发扬这个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团结精神、进去精神和牺牲精神。只有如此,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才能以强大的姿态迈入世界先进之列,拥有世界最有才干的人民和丰富的天然资源的中国,才会成为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我们需要这样的国家!
前进,不甘落后的人们!
前进,迎接挑战的人们!
前进,为里中华的强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说起我们雄壮的国歌,昨天我才刚看完24集连续剧《国歌》,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08
撒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