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知乎有什么害处

如题所述

浪费时间,不主动思考问题,而是想着看看大V们怎么说。

知乎现在已经不是有理的有干货高赞,很多都是顺应大家情绪的高赞了。看知乎上的社会类问答现在需要像看新闻一样时刻思考着,这个答案里有哪些语句带着个人情绪,有哪些措辞在故意带节奏,有哪些理论是未经考证的。这就意味着你看个知乎,你还要各答案交叉比对。看科普类的看完了你得看看他有没有那个知识,别像以前有个教护肤的大v似的,自己都半瓶子水晃荡还说什么科学。

拓展资料

知乎面临的问题:

有价值问题占比变小。很多注册完知乎的人,不肯自己探索而是一味的提问。问答社区宗旨是解决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倘若自己已经可以找到答案,却因为懒惰,不断的提出近乎幼稚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问答社区的问题质量无疑会慢慢下降。

相似问题的泛滥。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相似问题被提问了相当多次数:如何查看自己是知乎的第几号注册者。这个问题在四个月前已经得到解答,并且归档不再增加新的答案。然而笔者依然时不时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重复泛滥。就像提到的那样,知乎注册用户的质量在不断下降,而且懒惰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甚至不愿搜索一下这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百度百科-知乎 面临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9
就和沉迷网络差不多。
信息泛滥,打开首页是一堆推荐各种内容,好处是可以发现新奇的事情内容,不好的地方是你不知道如何确定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你等级低,新用户,你的提问可能没有人回答,就算过了很久有一两人会回答,回答的质量不高,也不是你真正想知道的。你可以提一些精确和完善的问题,把自己真正想了解的和提问的描述的清晰点,因为一些人可能不知道你要问什么,他们会读跑题,按他们自己的想法情绪化来回答问题,这点很糟糕。
其实知乎并不能帮你解决你所有问题,现实生活中还是需要自己寻找答案,说白了它就是一个分享的平台,把你和别人所知道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值得一夸的是,知乎上的氛围目前还是很好的,至少对比微博百度贴吧等等。你进入会发现这种感觉,让我感觉看到了一点希望一样。至少一个不错的平台是需要态度端正的管理的。它也会引导进入它的所有用户。它还需要更多完善。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2
跟沉迷微博一个样子,别跟我一样被自己骗了。
现在已经不是有理的有干货高赞,很多都是顺应大家情绪的高赞了。
看知乎上的社会类问答现在需要像看新闻一样时刻思考着,这个答案里有哪些语句带着个人情绪,有哪些措辞在故意带节奏,有哪些理论是未经考证的。这就意味着你看个知乎,你还要各答案交叉比对。
看科普类的看完了你得看看他有没有那个知识,别像以前有个教护肤的大v似的,自己都半瓶子水晃荡还说什么科学。
当然这有可能只是我时间线下的知乎,至少游客看到的知乎就并不长这个样子。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17

    大数据封闭引导。

    如果您看了某款游戏的帖子,那么随后大量游戏帖子就会铺天而来;看了一篇娱乐报道,大量娱乐报道就会蜂拥而致。系统根本不会各个门类的帖子都向你推荐,以拓宽你的视野,也是以用户粘性为主导但封闭了你的视野和求知,你根本不会有随意浏览而增加见识的感受。

    敏感字太厉害,言论相当不自由。

    你回答时输入“主席”、“两国友好”等字,马上会被禁言,申诉尽管是24之内会处理,不过一般都要等到一天之后,然后你再不小心输入了某些字就又被禁言了。

    伪正义。

    言论环境清洁这个初衷的经是好的,但念的不好。我看到过一篇道德观有些无语的文章,回复“不要脸”三个字,被禁言了。对攻击言辞禁言和歪曲道德观的文章却安然无事,哪个是正义,哪个又是表面的正义?

已经卸载。

第4个回答  2019-05-06
过犹不及嘛,在信息获取十分便捷的时代,沉迷于哪个应用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占用过多时间。不过窝觉得,沉迷于知乎也比沉迷与抖音强。毕竟知乎的答案多是长篇大论,还能培养一下持续阅读的能力。

沉迷知乎的另一点危害,是导致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的流量被疯狂分流。要不是因为知道根本搜不出想要的答案,百度百科又不说人话,窝为什么会沉迷知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