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28000要缴多少钱税

如题所述

根据不同的情况,缴税额度不同。

假设,月收入2.8万元,社保等专项扣除3000元,有一子女在上小学,父母年龄都超过60岁,无房租房贷。

那么,应纳税额度=28000-5000-3000-1000-1000=18000元。

根据新税改,分级纳税如下:

1、收入低于36000元的,税率3%。

2、收入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10%。

3、收入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4、收入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税率25%。

5、收入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

6、收入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税率40%。

7、收入超过960000元以上的部分,税率45%。

所以纳税额度=18000*3%=540元。

扩展资料:

专项附加扣除规定明细:

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

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5、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6、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3

月收入28000要缴多少钱税

计算方式:28000-5000=23000元,23000*25%-速算扣除数2660元=3090元

个人所得税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扩展资料:

注意税率表里有一栏“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

个人所得税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如何根据这个税率表计算自己应缴个税呢?其实,在8月31日,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算了:“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此次改革的减税效果,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假如某个纳税人的月工薪收入是15000元,每月可以先扣除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再扣除三险一金、企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等现有的扣除项目,还可以扣除此次新增加的专项附加扣除。如果不考虑我们此前的现有的扣除项目和这次新增的专项附加扣除,仅考虑一项,即基本减除费用来计算,按照现行税法,每个月需要交税1870元,计算的公式,即15000元的收入,扣除起征点3500块钱,之后乘以适用的税率,适用的税率是25%,减去速算扣除数1005块钱,最后应交税1870元。这是现行税法算出来。

按照修改后的税法计算,只需要交税790块钱,计算公式是月收入15000元扣除这次提高起征点5000块钱,之后乘以对应的税率10%,减去速算扣除数,即210块钱,最后是790块钱。现行税法和修改后的税法计算交税比较以后,每月少交税1080元,税负减轻58%。如果再考虑其他扣除项目,以及这次新增加的专项附加扣除,那么税负还会进一步减轻。”

李旭红强调,10月1日起,不但“起征点”提高给个人带来减税,低档税率的扩围也带给中低收入人群直观的减税效果。新个税法扩大了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由1500元提至3000元),原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原税率为20%的所得(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以及原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的税率降为10%。原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的税率降为20%。

对于专项附加扣除,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使群众应纳税收入在减除基本费用标准的基础上,再享有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附加扣除,确保扣除后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进一步减轻群众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5000元“起征点”下月实施 你能少缴多少个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6-26
应交个人所得税 =( 本月收入 - 社保扣除额 - 3500)×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28000-3500)*25%-1005=5120元
从2011年9月1日以后,个税的起征点由2000元调整到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第3个回答  2018-06-28

28000-3500=24500   属于(9000,35000)的区间,适用25%的税率,扣除数为1005

缴纳个税为:(28000-3500)*25%-1005=5120

个人税后收入:28000-5120=22880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