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地球被木星引力捕获,为什么对地表的人没有影响?

木星质量比地球大那么多,这么大的引力使地球靠近,近到地面的人甚至能看清木星的星云和大红斑了,但是影片中地表的人的所有运动,仿佛都没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

我自己想象的是,如果此时人类没有地球的话,肯定都高空坠落向木星了,但是因为两种引力的相互抵消,至少地表人类的跑或者跳跃等运动,都应该至少类似月球表面上人类的运动啊,但是影片里所有人的大幅度运动都和没有受到木星引力一样。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引力和木星的二次方成反比。

这张图接近地球和木星的最近距离。假定这张图中,地球、木星的质心在同一平面上,我们以此为基础做一个估算(其实应该看的出地球距离木星更远一些,木星的距离只会更大,估算结果只会更小)。

木星到地表的距离大约是木星直径的0.6倍,也就是说地球到木星的质心是木星的直径的1.1倍,合:142984*1.1km=157282km。

是地球半径的157282km/6371km=24.69倍

木星的之恋是地球的318倍,而距离是地球的24.69倍,则引力是地球的0.52倍。

也就是说,木星可以抵消地球一半的引力,所以楼主的判断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角度的问题,地球的距离其实比木星更远,实际的数值一定比这个0.5倍来的更小。而且如果有木星引力有地球的50%,那引潮力已经可以引起地壳的剧烈变动,已经不要去指望救地球了,必定是各处熔岩泛滥。再者,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这个数值也打不掉月球表面的效果。

综上我个人观点是,楼主考虑的点是合理的,但是主观判断成分有一些过。而电影没有就此特别处理,也算符合事实,不算特别的硬伤。

PS 评楼上网友“愤怒的小小刚”的评论“导演多说了一句木星引力增强,画蛇添足了”。

这一点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不错的说法。

基础1:木星是气态行星,不是刚体,如果出现地球这样不小的扰动,其内部结构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基础2:飞掠木星是为了引力加速,而且木星的进木点越小,引力加速效果越大。所以为了尽可能的节省能源,人类选择了尽可能近的飞掠木星。

然而,由于人类对木星结构了解不够透彻,对于地球飞掠木星时产生的形变估计不足,因而产生了扰动的导致引力和预算值的差异,引起了地壳的变动导致发动机大量停机。而没有在进木点足够的速度,就会导致轨道差异无法飞掠木星。当然,具体的数值要对上恐怕也有难度(毕竟地球发动机那点加速度也不够看的,木星形变恐怕已经不是电影里的近似椭圆了),但是在科幻小说里这样已经算自圆其说了。

当然,这位朋友用叛军来解释也不是不可以,我相信这部总体还是很精致的片子的导演也一定考虑过。可能是为了不让剧情拖沓,只是从各种细节暗示叛军,而没有直接引入。

PPS 电影最大的bug是地球这点氧气根本到不了木星的爆炸极限,就算地球上氧气和氢气混合全部的燃烧热,也只能给地球1m/s的速度变量,根本不够看的。

小bug有,为了艺术效果,电影里的木星和地球的角度关系是乱的。地球表面已经被冰封了,哪来的热带气旋(看样子至少C4级别)。

至于取景的一些小bug就不去计较了(比如有一幕里面本来没有一本书,下一幕里多了一本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5
还需要拍摄地球引力减小 经费太大 估计会超预算所以没有展示吧
第2个回答  2019-02-15
千万不要和电影探讨科学问题!
第3个回答  2019-02-15
你分析的有一定道理,鼓励!
《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总体拍的还算不错,比什么《复仇者联盟》好多了。
但《流浪地球》确实硬伤不少,比如你也提到的木星引力问题等。
最直接的是推动地球问题,影片中采用石头的核反应来驱动发动机,先不说用石头的核反应能否实现,运输石头就极为困难,还有那得需要多少挖掘机呀?场面应该是随处可见成片的挖掘机才对。呵呵,估计一千个蓝翔不够用,珠穆朗玛挖成吐鲁番。

就算发动机的核反应工作和石头的运输都没有问题,这种大推力的发动机震动是巨大的,估计地壳也受不了,发动机工作没几天,就要变成火山爆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