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改教材,“八年抗战”为何改为“十四年抗战”?

如题所述

对于抗日战争到底是“八年”还是“十四年”,其实就是一个“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区别,没什么可争论的。关键是其背后的深意。


很多人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尊重历史。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抗战过去的这几十年里,“八年抗战”这个定义无论当年的国共还是现在的两岸都是广泛承认的,已经成了历史的定论。如果现在告诉大家,抗战是十四年而不是八年,那不是等于说之前的几十年里,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都是错误的么?中央态度是何时改变的呢?

由于无法接触到内部资料,只能从公开资料中寻找线索。于是我特意找出了抗战胜利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三次领导人公开讲话,稍作对比便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其中变化的脉络。


在抗战胜利五十年讲话中,明确写道,“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在抗战胜利六十十年讲话中,没有出现“八年”或“十四年”字样,但其中有两句比较矛盾,“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而在抗战胜利七十年讲话中,则是明确写道“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由此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央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变化过程。

历史从来都不简单,每一次修改都是为了政治服务的,这次也不例外。虽然此次修改因素很多,但是编者认为,其关键因素还是“正统之争”。

在过去两岸论及抗战历史的时候,总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谁领导了抗战的问题。虽然一直自诩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者。但是全面抗战的八年中,中共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从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受到国民政府指挥的。真正领导中国人民打赢抗日战争的是那个后来被赶到小岛上的光头。在这八年中,在较大的战役多是国军在正面战场中进行的,国军正面战场功绩不容诋毁,至于敌后战场的“功绩”,不说也罢。


但是如果将抗战开始时间前推到九一八事变,一切就不一样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立即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这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后的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到遍及全国的救亡运动,乃至后来的西安事变,都可以大书特书。

抗战时程提前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比国民政府宣布的1937年七七全面抗战早六年。不要小看这六年,正是这六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才具正统性,才能抢占抗战史的话语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