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怎么办?

如题所述

数学是个很奇怪的科目,不是从小数学好,高年级数学就一定能学好。
反而数学学习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低年级经常考高分的孩子,到三四年级时,数学成绩突然下降;等到初二初三时,那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成绩好的孩子,有一部分突然成绩就下降了;到高中后,仍然有孩子在不断掉队。
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现象被称作“梯次掉队”。很多家长,包括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尝试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有人说是“孩子贪玩,不爱学习了”,有人说是“学科变多,孩子跟不上了”,还有人说,“小时候基础没打牢,思维跟学习方法有问题”。
我们倾向于最后一种说法,更准确的说是:数学学习方法不对,数学思维不完善。
今天就跟各位家长聊聊,数学学习中,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哪些学习方法有利于数学学习。
一、数学学习兴趣
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困惑:打小爱跟家长一起数数,数学很好的孩子,入学之后数学却越来越差,并且开始对数学产生负面情绪,可明明之前数学都是接近满分的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研究表明,9岁左右,人的大脑神经发育大概完成98%。所以,要想孩子更聪明,思维发展更完善,一定要在9岁前启发孩子,9岁后开始努力,可能就不如之前更有效。
孩子依靠记忆、背书、刷题得到的熟练性,在后期数学题型逐渐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学习方法带来的学习进度跟不上是必然的。因为这种学习方法仅能培养出应对试题的自动反应,完全没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形成,几乎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要培养孩子数学学习的兴趣,先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具有这种特质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都愿意多探究钻研,并且爱提问,爱思考。如果孩子有这种特质,家长千万不可扼杀,并且还要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这是数学学习的首要条件。
二、数学基础——“打地基”
教辅机构广告横行,各种案例宣传,给焦虑的家长心口泼上一桶油,于是更多的孩子便涌入课外辅导班这个大漩涡。其实很多家长,包括孩子自己,都确定是否已经掌握基本的书本知识。
真正搞懂课本知识和例题,并运用当前书本知识做课后习题。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质上是检查孩子是否真的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
基本知识点,含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这些都在课本里,真正将这些学明白,孩子根本不需要课外辅导班。而且辅导班根本不会把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只是拓展更难跟刁钻的题,试问连基础都没打牢的孩子,如何消化这些课外辅导内容?
三、学习攻略
首先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明确学习目标;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认真执行;及时梳理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劳逸结合。
培养质疑的习惯
家庭教育中,不用刻意去辅导孩子学习,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游戏等启蒙孩子思考和学习,家长还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引导孩子发现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和反省,并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立自信的习惯。
举一反三
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会做同类题就是掌握了吗?并不是,当孩子能够灵活思考,并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题目上,在未来更复杂的题目里,能够提取到这个关键知识点,才是真正的掌握。
花更多精力补习,刷更多的题,往往不如夯实基础知识来得有效。单纯记住知识点,不能打开思路,只能就题论题,做不到举一反三。看透事物本质,才能触类旁通。
错题本
错题本除了总结和归纳,还有提醒的作用。错题本不是为了抄错题而抄,否则就沦为背书,失去了错题本的意义。错题本是为了记录解题思路和感想,及时总结和思考。
针对错题,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讲题。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如果在难题上和孩子一起费了番功夫,不妨在作业结束后,像孩子表明“不会做”,引导孩子孩子讲解难题,鼓励他像老师一样授课,这是对难题思路的理顺,对难点的复习。如果孩子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提高听课效率
学习期间,课堂时间占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听课效率,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
说起来,提高听课效率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都是老生常谈了。首先是有针对性地预习,预习中发现难点,才能抓住听课重点;听课时跟随老师思路,眼耳口心都要投入,全神贯注;课后及时复习,查漏补缺,对新旧知识进行交叉比较,是否有关联之处,发散思路。
四、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认真把握好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数学学习方法,实现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0
做好教育孩子的心里准备。
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不可操之过急。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没有这个心理准备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关注典型例题的解析。
典型题型的解析可以明显提高孩子的解题能力,关键要分析解题过程,不能简单出示结果,结果是次要的。在讲解习题过程,要注意思路的连贯性和启发性,同时要加强孩子理解题意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要重点理解。比如“提高”和“提高到”这两个词意思就完全有不一样,提高辨析能力和审题能力。有了典型习题的讲解,孩子就有了模仿的对象。
讲解的方式要有启发性。
讲解时不要一下子把结果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边讲解,边提问。提问的机会要恰当,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的目的不仅是了解他是否理解了,更重要的是要保持注意力。比如“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就可以分为“今年比去年多多少?”和“多出的部分是去年的百分之几?”这两个问题,从而降低难度,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关于学习成效的巩固。
学习的过程是螺旋上升,正如孔夫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加以巩固,而数学成效巩固的有效手段就是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但是不能搞题海战术,布置的习题要有梯度,既然孩子够得着,又要让孩子掂起脚。千万不能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也是保持兴趣的手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8

孩子的数学不好怎么办? 孩子的数学不好往往是都聚焦在两个问题上, 第一个是加减乘除的逻辑关系没有搞明白, 不清楚里面的逻辑是什么, 应该去突破加减乘除的逻辑关系, 第二个就是乘法口诀表

第3个回答  2019-06-11
小孩子干事需要一个原动力,假如一件事让她感到厌烦,那她会天性的从心里生出讨厌,也就是厌学。我曾经也是学习不好的,后来在网上无意间看见了胡悦芳的文章,对我深有感触,按照她教的方法我坚持学习,在月底考试的时候成绩提高了很多啊,真的很感谢她,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网上找一下这篇文章。加油。希望能帮助你。最好用课余时刻练一下,树立一下灵敏的数学思想,但要留意小朋友,要不然学奥数反而受到冲击可不好。搞清楚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每一次考试之后对自己进行一个总结,反思自己哪些当地学的不好,学会虚怀若谷,不懂的当地要多向教师请教。
第4个回答  2019-06-10
孩子学习数学更需要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觉得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可以通过一些课程的锻炼。我推荐极客晨星的少儿编程课。学习编程能够打开孩子固有的思维模型,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构建起思维大框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