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抽象与形象?

如题所述

与“抽象”这个词比较起来,“形象”这个词容易理喻。大凡客观之物都具有一定的形象,而在哲学上谈论最多的“视觉形象”更容易被人们把握和理解。那么,“抽象”又是什么呢?
哲学家认为,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简单地说,抽象就是从具体中抽取出来的表象。从具体事物中抽出来什么表象?应当是抽取其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如瞎子摸象似的随便摸到一部分就能抽象,只有用这最本质的东西才能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文学家认为抽象是作者赋予人物形象的内在气质,如精神、思想、世界观,抽象就是“抽出来的形象”。艺术家认为抽象是从自然景物中抽出来的某些形式,在抽象派画家眼里,景物是由一组线条或几何图形构成的,是具体形象中的本质部分。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两者的关系:形象中蕴含着抽象概念,抽象又离不开表象的影子。
比如,全世界六十多亿人有着共同之点,人的特征可以抽象到用一个经络模型来概括(或者用亚当和夏娃两个来概括)。但每个人的形象又各不相同,即使是孪生,他们的父母也能分清其间的差别。世界上的事物如此之巨细,以至于不用抽象的方式就不可能综合考虑某类问题,不用形象的方式就区别不了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分别所在。这正是抽象和形象不能互相取代的原因。
以上分析表明,“抽象”与“形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有着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不存在不具备任何意义的具体形象,也不存在没有任何来源的抽象概念。通常说“科学是抽象概念,文艺是形象作品”,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起码是不够严谨。
科学研究确实是偏重于抽象的概念,但是科学研究仍然离不开形象的影子。比如数学是很抽象的科学,在几何中(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在天文学、地质学中更离不开对具体对象的观察。文艺作品中确实是偏重于形象创造,但是文艺也离不开概念与判断。音乐家能从五线谱中理解作者的诗情画意,靠的是对音乐的概念和判断;而不懂音乐的人即使听到了这个曲子的弹奏也可能无动于衷。实际上,抽象与形象难解难分。朗格甚至认为:“一切真正的艺术都是抽象的。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符号,艺术家的任务自始至终都是创造符号,而符号的制造又需要抽象”(见《艺术符号美学》一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