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如题所述

《建军大业》最令人惊喜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是类型片元素的活用,在刘伟强导演的把控之下,结合“建军”这段历史的特殊性,电影开场山雨欲来的悲壮气势,中段“南昌起义”以及后段重场戏“三河坝之战”的战争片属性都被放大到了极致,而其中穿插的文戏也以类型片手法包装着,使得整部电影如张宏森局长所说那样,具有电影本身的质感,而并非是碎片化的整理;第二点令人惊喜的,则是年轻演员(也就是所谓的小鲜肉扎堆)的表现,符合史实,更突出热血青年闹革命的本质,把恰同学少年,誓要翻天覆地的决心和意志力,渲染到了极致,这也是《建军大业》与其他主旋律电影最大的差异!


先说说类型片元素。《建军大业》的开场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重场戏,这一段戏的剪辑非常精彩,多线叙事详略得当,气氛渲染很到位。特别是杜月笙先笼络,再暴起刺杀汪寿华这一场,直接开启了之后“大屠杀”的序幕,黑帮肆虐,革命者倒毙街头,周恩来从容自保。刘伟强导演浸淫港片多年,这一段戏拍出了《无间道2》中倪永孝谈笑之间退却四大家族的压迫感。

之后的两场重场战争戏,刘伟强导演也拍出与之前同类电影不同的氛围来。宏观大场面的调度与局部细节的结合,从人的角度去表现战争本身,特别是突出巷战和野战两种不同的打法。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南昌起义”一战中,欧豪饰演的叶挺激情四溢的指挥炮轰塔楼,以及与之相呼应的,刘昊然饰演的粟裕挥刀飞跃的特写定格,写意多于写实,青春光芒四射的热血感扑面而来!
 

在《建军大业》开拍之前,诸如李易峰、张艺兴、欧豪、刘昊然等一大批年轻演员同时出演的消息,一度非常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当然也遭到部分质疑。但是在看完全片之后,观众应该就会明白导演的良苦用心。电影中有个小细节,在每一个角色出场时,除了姓名之外,还特意标注了当时的年纪。而当时最年长的朱德也才刚刚40岁,毛泽东33岁,前面提到的粟裕刚刚19。所以,演员的选择标准,其实是符合史实的,当年的革命先烈们恰恰正是意气风发,小鲜肉的年纪。 

而年轻的演员本身就自带青春洋溢的光环,也更能表现出热血青年的气势来。其实,片方在选择演员时,不仅考虑了年纪,也考虑到个人形象的形似与神似等多个方面。刘烨此前已经在《建党伟业》中饰演过毛泽东,朱亚文也曾经在康洪雷执导的电视剧《我的法兰西岁月》里演出过周恩来,其余角色在此前片方发布的一系列对照版剧照里,大家或多或少也能一窥究竟。

但是具体到电影中,动态的表演方面,更出彩的还是年轻演员们表现出的朝气和青春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饰演粟裕的刘昊然与饰演蔡晴川的白宇,这两位演员在电影中动作戏分非常吃重,而且基本上都是亲身上阵,表现十分精彩,也算是从一个侧面替年轻演员们正名了,他们不仅仅是只靠流量取胜,他们也在很认真的表演。这种戏外的认真同样反映到他们饰演的角色身上,把《建军大业》最重要的热血特质表现了出来!

    最后,还是以张宏森局长的一句话来结束全篇吧。《建军大业》是部“大气、大聪明、大胆”的电影,激情热血,电影感十足,绝对值得一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2
事实证明,《建军大业》绝对是一部出乎人意料的电影,它远比你预期的要好看得多。导演刘伟强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放弃了以往此类影片惯用的传统教科书式叙事方式,不说教,亦不搞“流水账”,而是结合自身以往拍商业片所长,把影片拍得风云跌宕,荡气回肠。燃魂动情处,更是意想不到的催人泪下。
窃以为,影片中最大的泪点有三。
第一大泪点是毛泽东(刘烨饰演)与妻子杨开慧(李沁饰演)告别去参加革命。临别之时,毛泽东难舍娇妻爱子,一步三回头,杨开慧却深明大义,鼓励丈夫继续前行不要再回头。于是乎,毛泽东眼含热泪往前走,耳畔是两个稍大的孩子撕心裂肺的“爸爸”的呼喊声,身后是怀抱幼子的杨开慧强忍悲伤的坚定目光和她那站如青松般的坚强身姿。
对于以上这一段,刘伟强处理地虽然较为低调克制,但却是非常的细腻情深。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以至于即便是不太熟悉历史的观众看到这一段,也会深感风雨如晦的乱世之中,挚爱亲人的生离死别之伤痛。而事实上,这对于毛泽东与杨开慧而言,确实是此生的最后一面。
这一年革命形势突变,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杨开慧独自带着孩子留在湖南,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的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结果被军阀杀害,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