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为何创央视一套3年来电视剧收视新高?

如题所述

1月28日登陆央视一套,改编自梁晓声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引发全民热追:开播当天收视率破1%,单集最高收视份额达6.61%,创央视一套近三年来电视剧收视新高。

一部没有强情节、没有流量明星的年代剧,却火遍了大江南北、温暖了不同代际的观众,厚重、深沉而又“不隔”。从专家学者到普通观众,从五零后到九零后,纷纷以各自独特的视角,解读《人世间》成为爆款的缘由,以及它为中国故事、中国表达所贡献的珍贵经验。

绵密的细节编织,让一个时代缓缓“落地”

《人世间》以东北某省会城市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讲述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近半个世纪里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认为,年代剧拍摄有它特殊的难度。

演员的实际年龄和角色年龄跨度之间的矛盾,不同年代时期的剧情主题如何统一的难题,以及显而易见的,如何恢复和设计出符合特定年代的历史场景,让每一帧画面都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这为年代剧的真实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依托。

“我必须要给导演一个大大的赞!从道具场景的恢复,对历史的原真状态的还原,到人物的一句台词、一个眼神、一种状态,影调的选择和统一,他都抠得很精准。

演员演绎得也很到位:主演雷佳音吃透了人物,表演毫无痕迹,一招一式都让人舒服;观众给丁勇岱的评分几近满分,都说他演好了工人形象、中国式父亲形象。我一向把影视剧当作遗憾的艺术、总怀着包容的心态去看,但《人世间》经得起挑剔,常常让我恍然‘这原来是戏’,就更见创作者的功力。”刘旭东感叹。

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巷子里张贴的“不许随地大小便”,酱油厂里水汽蒸腾的翻炒车间,拘谨微笑的全家福,这些仅仅作为背景板的细节,精致地凝练了历史瞬间,共同成就了《人世间》极具时代质感、极富艺术魅力的影像呈现。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张鑫认为,“以小见大”是理解该剧的一把钥匙:人物的对话、服饰,剧中的建筑、饮食、道具、歌舞,制作团队对这些细节颇为用心地还原呈现,尽可能不因为一个“坏点”让观众“出戏”。在编剧宋世明看来,“物”的背后也蕴藏着时代表情,对微小物事的捕捉,特别是时代横切面与纵轴线的精细交织,是拍好年代剧的关键:“脱离了时代,只讲家长里短,那是悬浮剧;离开了细节,只讲时代的波澜壮阔,那是教科书。

《人世间》用逼真的细节填满了历史的缝隙,在扎实深厚的大时代氛围里,娓娓道来五十年里中国老百姓的故事,既有历史的纵深,又有生活的质感,这样的谋篇布局是该剧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几乎没有一个浪费的场景、几乎没有一个注水的镜头,在近乎强迫症的同一性准则之下,细节也拥有了绵长的力量。网上搜索“雷佳音的毛裤”,会发现《人世间》的这一处闲笔激起了网友乐此不疲的“玩梗”。

“看到雷佳音一边穿彩色毛裤一边抱怨‘我姐的毛裤太短了’,我还没反应过来,我妈却盯着毛裤感叹:那年头的毛裤真的都是这么一截截接起来的——可雷佳音偏偏又把这一幕演绎得很有喜感。真的,这个毛裤梗我可以笑一年!”九零后观众贺丽华说。正是通过绵密地编织每一处细节,那个跫音渐远的时代,终于在荧屏光影中渐渐“落地”。

“文学品质”并未流失,摹写潮起潮涌的时代侧影

“从小说《人世间》到电视剧《人世间》,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原著的文学品质并没有流失,只不过换了一种载体。”曾和导演李路合作过《人民的名义》的著名作家周梅森,如此点评李导的新作《人世间》。

说一部电视剧拥有“文学品质”,寓指它对时代、对现实、对人性的深刻展现。“梁晓声的原著给电视剧打下了很好的底子。”刘旭东对记者说,“梁晓声的知青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曾影响了一代人,到《人世间》,他的雄心拓展成书写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史。

尽管主角设定为东北平民,但是通过婚姻、留学和其他支线情节,梁晓声的笔触实则蔓延向省部级别官员,伸向深圳甚至国外,尽可能地刻画出整个中国、整个时代的面貌。同时,在进行长跨度的历史叙事时,《人世间》又牢牢把握住人民史观,反映出人民群众怎样改变民族面貌、创造新的历史,写出了历史演进的真实逻辑,堪称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对当代中国来说,改革开放是民族命运、人民命运的分水岭;对《人世间》来说,讲好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巨变,刻画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时代浪潮中的荣辱浮沉,相当于“既要照顾每根线头,又要拎出一根主线”,是颇见功力的创作难题。

“剧里有两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德宝为了给酱油厂拉业务,和广东老板拼酒,喝得脸红脖子粗的,哭着说‘只有多喝酒,才能给厂里喝出一条生路’;深明大义的秉义岳母拿张载和王安石作比较,让秉义明白‘纸上谈兵不如放手去做’。

这两个情节从国企职工和改革者的不同角度,折射出了时代转折时不同人群的心路。”媒体人依依说。特别是周秉义见到灯红酒绿、充满活力的深圳时,他的那种既踌躇满志、又犹豫不前,既勉励自己“赶快做”、又难掩惆怅落寞的复杂心境,准确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表情”。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改革开放的预期结果。对由于知识层次、个人视野和能力造成的境遇分化,《人世间》有真实的展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困境,也以东北向深圳投去的艳羡目光作为喻体。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人世间》在刻画人物时,并非静态地呈现一成不变的人性,而是把人性放在时代大潮中淬炼考验——无论清高或“油腻”,都传递着时代的烙印。有春风得意,有蹭蹬失意,有人性的坚守,也有名利面前的“溃堤”,一如网友所言,把这些拼接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人世间”。

年代剧落点于“弥合时代”,温润人性却是恒久动人

“我和爱人一起追剧,看到动情处时不好意思转头,怕看到对方泪目……”六零后媒体人菖见在朋友圈如此写下追剧感悟。两个姐姐在艰难岁月里夭折,自己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爱人在病榻前伺候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这些亲身经历的生活点滴使他对《人世间》格外共鸣:向上、向善、血性、道义,这些抽象的“大词”被具体的人物和故事赋形,拥有了足以让人“破防”的强大势能。

在资深影评人舒克看来,整部剧最终讲的就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善”,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剧中穿梭,逐渐筑起了“善的堡垒”。难能可贵的是,《人世间》对“善”的表达并未流于虚假和扁平。

在观众贺丽华看来,“主角周秉昆对学霸兄姐有着真实的羡慕嫉妒恨,他特别在意父亲对几个子女的不同态度,甚至觉得父亲“势利”,他作为剧中“善”的化身有着真实崎岖的心灵世界,这种设计完全是基于人性的真实逻辑。

“至于秉昆妻子郑娟,我觉得她代表着对人性之善的想象:看到爱慕秉昆的女孩来送饭,她没有上演抓小三的狗血戏码,而是真诚地向‘竞争者’表达了感谢——这一幕看起来不动声色,暗地里搅动着人性的风暴,这种善是令人震撼的,它激起了观众心灵深处的美好的因子。”

在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魏佳看来,年代剧的最终落点,正是弥合时代差距,唤起今人共情,塑造全民记忆:“在影视语言上,《人世间》超越了原著,演绎出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历史流淌;在整部剧的内核上,它凝聚起国人的情感共识、价值共识,很好地完成了时代交托给它的使命要求,用情用力讲好了中国故事。”

不是所有人生都要“开挂”,重要的是用力生活,爱自己也爱他人——八零后江苏导演俊苗对《人世间》有着别样的解读:“做个放飞自我、张扬个性的人没有错,但我越发觉得,更要做一个心中有爱、有心、有家、有担当、有进取心、有感恩心的人。心中揣着光芒,体验生命需要你去经历的一切疾苦或甜蜜,便是不辜负这‘人世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0

本剧以反映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知青下乡劳动,到知青参与高考,工农兵推荐上大学,再到工人下岗,下海经商,出国留学等等我们社会五十年的历史进程,来讲述周家三兄妹的人生成长经历与家庭生活。是一部社会发展历程,一部人生奋斗历程,从中体现我们社会的不畏艰难,不怕困难,坚定信念,走向富裕的历史进程。从中展示我们社会各阶层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状志,最终走向人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

第2个回答  2022-02-19
因为这部剧的演员阵容特别强大,里面包括萨日娜,还有殷桃,宋佳,还有雷佳音,主要讲述的是一九七几年当时的社会变迁,然后一家人在50年的生活现状,对当时的场景还原度也是比较高的,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都是非常鲜明的。
第3个回答  2022-02-19
因为这是一部特别好看的作品,而且这个作品里面讲述的故事非常的贴合人们的现实生活,也让80后90后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回忆,是一部很好看的当代题材电视剧。
第4个回答  2022-02-19
因为这部剧是雷佳音,殷桃,张凯丽主演的,聚集了很多老戏骨,这部剧是一部年代大剧,所以收视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