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山东和山西中的“山”,指的是哪座山吗?

如题所述

在我国,总有一些省份或者是地区的名字看上去既熟悉又好懂,但实际上其背后的历史却尤为深远。例如,河南与河北,湖南与湖北,山东和山西,以及广东和广西。站在传统文化底蕴的角度上来讲,“名字”总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他们都可以包含非常深刻的内涵,背后也许有着各种各样的动人故事,“山东”和“山西”这对“孪生兄弟名”便是如此。

对于河南与河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里的“河”指的是黄河。一听到湖南和湖北,就知道这里的湖指的是洞庭湖。那么,山东和山西里边的“山”,指的又是什么山呢?

01

首先,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的简称很容易想到春秋时期的晋国和鲁国。但最早期的时候,这两个地方并不完全涵盖这两个省,而是他们的一部分。另外,在今天的山东省,春秋时主要是齐国个鲁国两个国家,它们一个在泰山之北,一个在泰山之南,后因齐国占领了鲁国,使今天的山东省统一。但山西省恰好相反,刚开始在晋国的唯一笼罩下,后六家分晋,六家互相残杀,最终剩下韩国、魏国和赵国三个国家。

其实,在先秦也有山东和山西之说。不过,这一时期的山东和山西和现在所指差别很大。那时的“山”,指的是崤山,所谓山西之地,主要说的秦国。山东之地,指的是其他六个国家,这一点在《六国论》和《过秦论》里面均有提及。

彼时,秦国由于常年和山东六国征战,而且文化与其他几个国家相差很大,所以才有了山东和山西之分。而且六国凭借着崤山的函谷关,抵御了秦国数次的进攻。由此可见,那时候的山东、山西更像是现如今的“北约”、“华约”。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山东或者是山西作为正式的区域单位出现呢?答案是金朝。

02

不过,在这个时候,并不仅仅有一个山东。当时,有“山东西路”和“山东东路”两路组成了今天的山东。这里的山,不再是崤山,也不是太行山,而是指的东岳泰山。“山东东路”指的是泰山以北以及沂河以东、江苏新沂以东 还有淮河以北的广大区域。而“山东西路”,则是指泰山以南、蒙山以西、聊城以东、高唐县以南、江苏泗阳以西和江苏黄河以北的一些区域。

到了元代,这时候出现了湖南湖北,也出现了广东广西,但就是没有山东行省和山西行省。那是因为元朝的管辖面积实在太大,所以将今天的山西和山东都统一归纳在了最重要的中书省里面来。

而在明王朝时期,山东终于被正式命名了,山西也出现了——分别是被叫做“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和“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而且,他们之间的分界线,就是现在的太行山。不过,这里的山东和山西可比现在的两个省要大得多。到了清朝时期,由于大部分都沿用了明代的行政单位,所以山东和山西被保存了下来,一直沿用到今天。

03

除了以南北和东西这两个方位来命名外,封建王朝还喜欢用大小和内外来命名。比如说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外兴安岭。但是,凡是以“外”命名的,好像最终都离开了我们的怀抱,这就像一个诅咒一样。

结语

在此总结一下,关于山东与山西之间的山,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崤山阶段,第二个是金朝时期的泰山阶段,第三个是明朝到现在的太行山阶段。其实,这类命名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无一例外,都包含着一段十分丰富的历史,供我们后代人来积极探索,来勇敢挖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3
太行山。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和华北平原之间,这里有着丰富的地产资源,而山东山西这两个名字是在明朝时期确立的。
第2个回答  2021-02-03
我并不知道这两座山指的具体是哪一座。但这两座山现在更多的是用来比喻一些特定的食物。
第3个回答  2021-02-03
这座山就是太行山。太行山可以将山西和山东两个地方很好的分割。不过这个古时是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