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如题所述

紫外光谱仪的原理及应用: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紫外或可见光(波长范围通常为200-800 nm)后,发生价电子跃迁所引起的。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导致光谱呈现为宽谱带。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横坐标表示波长(单位:nm),纵坐标表示吸光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两个关键特征是最大吸收峰的位置(λmax)和最大吸收峰的摩尔吸光系数(κmax)。λmax对应的波长揭示了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特征吸收,而κmax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 生色团:指产生紫外或可见吸收的不饱和基团,通常是具有n电子和π电子的基团,例如C=O和C=N。当多个生色团共轭时,它们的吸收带会合并为一个新的共轭吸收带,波长比单个生色团的吸收带长,且强度增强。
- 助色团:这些基团本身不产生紫外吸收,但可以增强生色团的吸收峰或导致吸收峰红移,例如OH和Cl。
- 红移和蓝移:分别指吸收峰向长波长或短波长方向移动。
- 增色效应:指吸收强度的增强效应。
3. 价电子跃迁类型及吸收带:
- σ→σ*跃迁:这是一种高能吸收,通常发生在真空紫外区,例如饱和烃中的C-C键。
- n→σ*跃迁:涉及O、N、S等杂原子的基团,如-NH2、-OH-、-SH等。
- π→π*跃迁:具有π电子的基团,如C=C、C≡C、C=O等,通常位于近紫外区,大约200 nm处,具有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104 L·mol-1·cm-1),是强吸收带。
- K带和B带:K带是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受共轭体系的数量、位置和取代基类型的影响。B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π→π*跃迁产生的精细结构吸收带。
以上内容对紫外光谱仪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