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写作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白鹭写作背景如下:

《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创作背景:

《白鹭》作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发动第二次高潮。

郭沫若当时是中国**党员,任国民党政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

他说:“中国目前是最为文学的时代,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所以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恶。

《白鹭》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

作品赏析: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这篇散文有力的说明了自然之美,才是绝对的美丽。作者在文中写道“然而白鹭却因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也许,作者也在苦思冥想,为何他自己,没有人去关注。但又也许当他看到白鹭的身躯“增长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黑之一忽则嫌黑”时,发现自己又何不是一只不被人们关注的白鹭,但,这又如何呢?做一只自由的白鹭,总比做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金丝雀”好。

也许,当你看到这篇白鹭时,你看一千遍,你也会有一千零一遍的想法,这就是《白鹭》。这就是郭沫若的散文,不会被你一语道破,而会使你有无限的遐想,无数的争执,使你永远无法猜透这文中的真正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