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多少,你才敢“为所欲为”?

工资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消费水平和习惯,当月薪达到多少的时候,你才敢“为所欲为”?

月薪三万我才敢说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城市我都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我国城市之间无论是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还是房价物价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且年轻人现在不光面临极速膨胀房贷车贷压力,再过几年又要考虑父母养老问题和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所以月薪没有一万两万,说活不下去不至于,但肯定每笔支出都顾虑重重。

就拿我老家的公务员平均工资来说,一般维持在4000-6000元,政法部门可能会高一点。加上各种奖金补贴,一年到手也就是十万块。但是我们当地的房价就达到了均价8000一平,加上装修和车库,几乎两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一平,一套120平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买到。即使加上公积金和父母扶持,这也是一笔巨额支出。更不用说那些还没有公积金的企业了。

所以如果要想为所欲为,一是家里本就有房,或是房贷在自己的工资面前不值一提。每个月还5000,那么我的工资至少要2万块,才有能力在各方面的消费上都考虑提高一下档次,想买的东西不用太过犹豫或者舍不得。

但这还远不能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比如我最近要组装一台高配主机,一张顶级显卡就要6000元上下,其它配件为了配合这张显卡也不能太落后,所以intel九代加上华硕全家桶这可能就要接近两万了。即使我分期购置,每个月也得5000块让我举得不会那么亏本。所以,只要我这个月有哪怕一项大额消费,2万块就有些捉襟见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0

记得有一篇很火爆的朋友圈的说说,题目是《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内容主要是说,父母都是中产收入家庭,虽然家庭收入不低,但最近连新衣服都快买不起了,因为孩子暑期要去参加一个十日的国外游学,学费要3.5W。很快网友们就炸开了,有的深有体会孩子的抚养教育费用日渐看涨,有的感慨通胀严重的经济环境,财富缩水厉害,更多的人则指责其矫情。

这个高管妈觉得衣服买不起,是因为她买的衣服可能都是以万为单位,最次也是以千为单位起跳的。觉得她矫情的,可能是因为不同属一个阶层,才会去吐槽她家保姆一个月工资都比自己月薪高。但不管是什么阶层,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也就是这位高管妈面临到的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孩子教育经费支出这个问题上,似乎所有的中国家庭都能在咬紧牙关,哪怕自己吃面包喝白水,也要支付超过家庭承受能力若干倍的教育费用。若干年前流行勒紧裤腰带买房、买房、买房,哪怕吃泡面也要买房。现在流行只要内裤在,买学区房、交高价择校费、高费上重点、兴趣班英语班奥数班、出国夏令营、出国留学。好像从父辈那里好不容易挣得一点人生自由的八零后们,现在又回归到了跟父辈们一样的生活追求中,那就是把人生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做父母的,尴尬境地在于,如果采取童年快乐为上的原则,“放养”小孩,放在一个相对长期来看,是会有不良后果的,后果就是当班里其他小孩都会钢琴会画画,而你的小孩什么都不会,当别的小孩语数外都能迅速跟上老师的节奏(因为参加了业余补习班)而你的小孩却相当费劲,小孩会感觉自卑,厌学,最终成为快乐童年原则的牺牲品。

而有的家长则会尽心竭力地送小孩去参加这个培训那个活动,意在提高孩子素质的同时也能为提升孩子甚至家庭圈层做准备,但这过程不仅费钱,还费劲。成为总统都要有很出色的表达力,来,咱们布置个作业,回去准备一个演讲题目,还得有PPT。老师在微信群里布置了这个作业。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怎么会PPT啊,自然是家长来做PPT,同时培训孩子演讲。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小孩背三字经,但是老师没有教,自然又是家长自学自教。

我能理解作为年轻父母们的焦虑,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是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平台可以成长,今后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能达到超越父母自身的层面。但是有一个事实情况,哪怕多数人不太会同意,也不愿意过多去提及的,那就是多数人的阶层属性基本上都是恒定的,注意不是绝对,至少是在某一个时空阶段中,相对来说是恒定的。就像卖豆腐家的,不会成为贵族,偶然条件下出一个考上北清交复的孩子。这个偶然不是去否认靠个体的努力不可以,相反,恰恰是要靠个体的极大努力才能把这个“偶然”变成必然。所以,更多时候可能是卖豆腐家的努力养育出一个靠谱的孩子,孩子的人品、能力都还不错,于是成年后能够进一家公司成为工薪阶层,或者自己做一个比卖豆腐更大一点的生意,但终究也还是经济条件较为改善的同一阶层。

如果肯承认一个家庭在几代之间能够实现生活条件的改善、小阶层的轻微提升,但不会实现根本上超出几个代际之间的大跳跃,甚至社会大阶层之间的跳跃时,人生才可能过得不会像上紧的发条,卯足了劲,直到死那天才松口气。人生才真的才像是人生。

又有一篇文章说,家庭年入在10W-50W之间的都属于中产。我觉得这有点意淫的意思。年入100W的,只要都是靠打工作为收入的,都是同属于一个大的阶层,只不过这个阶层里有许多细分的亚阶层而已。我们都同属于占有社会20%财富的那80%的人,甚至拢共起来可能还都占不到20%的财富。也就是说,不用眼红旁边车位停了一辆玛莎拉蒂的车主邻居,也不用瞧不上小区菜市场卖包子的,大家都不是富豪或者贵族,好吗。

所以,说到底这是不同阶层的不同生活,硬生生去比较只会增加徒劳的烦恼。但焦虑感这东西像这个世纪开初至今的一场流行病,或许目前的中国要病得更重一点。没办法嘛,经济发展快,社会变革加剧。

这几日有一条微博跟上面那篇文章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小对比。

微博PO出来后没多久,原博主删除了,但是截图还在,就是上面这个。

热议的东西自然是会有争议的,有争议的东西自然就说明有大量的非议。有人吐槽说,就算是没孩子,月入2W也过不上这样的生活的。或许是,没法一年旅游几十次,在一线大城市买一套市中心区的大房子,但是一年出国旅游一两次,国内旅游四五次,在二三线城市非中心地段买一套自己的居所,应该还是不会太难实现。

然而这条微博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撬开了所有人对生活原本寄予的期望和美好想象。只是大多数人在世俗生活的摸爬滚打中,早让凡尘掩盖住了它曾是期望的那一面,而将此徒留在想象中。工作已经沦为了挣钱吃饭的工具,只是工具,跟理想无关,也没有乐趣。而这个PO主的姐姐,却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模糊掉了,相互融入,你说不清楚到底是因为工作让她得到了开心的生活,还是因为生活开心所以又获得了本职工作之外的另外一份职业,成为了真正的斜杠青年。

因此,月薪多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年薪10W的时候想着挣钱,年薪100W的时候更是想着挣钱。都知道挣钱不是人生的目的,但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围绕着这件事展开。像一句歌词唱的那样,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对生活缺乏安全感,想要实现的世俗目标太多,自然而然就会患上焦虑感——这个世纪的流行病。

再讲一个最真实的事例,我在深圳一线城市,我怕要有月薪过百万,才有勇气一个月吃一次火锅,啊~这真是的比悲伤还要悲伤的故事。

第2个回答  2019-07-18
这个我个人认为跟月薪多少没有关系,是跟消费观念有关的。有的人月薪很低,也在过度消费,然后为所欲为,有的人月薪很多,也会理性消费,不会为所欲为。
第一个时代:理性消费时代

在这个时代,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低,消费者只是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着眼于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因此,产品的"好"与"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刚刚启动,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都很有限,而消费者的需求又极大,因而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及欲望并不受到生产者的重视,在生产者看来,只要他们产品的价格能够被市场接受,无论多少产品都能卖出去,根本不用担心消费者会有其他额外要求,因而生产者只是从企业自身出发力求产品标准化,提高效率,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以获取利润,形成了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即"产品导向阶段"。

第二个时代:感觉消费时代

这个时代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者开始注意同类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并对创新的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宁愿花高一点的价钱去购买质量较高和比较新型的产品。"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成为人们消费观念首先或主要的内容。因此,"喜欢"与"不喜欢"成为消费者的购买标准。对生产者来讲,生产再多产品也能卖出去的好时光已经渐渐消逝。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和产量迅速提高,这就使大量产品充斥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买卖双方的位置也因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场状态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化成了买方市场。买什么、买谁的、买多少都是由消费者在更大的选择范围中作出决策。所以,生产者的工作重点乃是用尽一切手段去刺激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使公司现成的产品能尽快地大量推销出去,成为"销售导向"阶段。他们花大力气成立专门的销售部门,或者不惜让批发商、零售商们分享利润,使用各种推销和促销手段,如广告、打折、赠送礼品、推销员上门游说等,来达到目的:实现最大的销售量。至于产品是否真正符合消费者需要,消费者买后是否会后悔或觉得上当,则不予太多考虑。从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多样化,消费层次也越来越高了,生产者眼光也开始由生产向市场转移,在"销售导向"阶段,尽管生产者对消费者不得不刮目相看,敬若上宾,但由于这种急迫的强销心理,对消费者内心更为深层的需求还是处于一种漠然和忽视的状态,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属于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
第三个时代:感性消费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灵的充实,消费变得越来越挑剔,对商品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质量、价格,也不再是品牌。而是商品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魅力,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因此,"满意"与"不满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

此时,生产者的地位越来越变得江河日下,一个空前严峻的课题摆到了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的面前:那就是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而消费者却变得越来越挑剔。产品的卖方不仅必须使其商品具有竞争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认清消费者的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规划自身的经营活动,生产出符合人性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激起和满足顾客的欲望,把顾客作为整个市场活动的起点和中心,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为了顾客。市场由"销售导向"阶段转化为"需求导向"阶段,形成了一种"以消费者(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第3个回答  2019-07-18
收入水平跟得上消费水平,若要为所欲为,月薪十万可以为所欲为。原因如下:
1.经济社会房子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房子的话,不付全款,二线城市首付也得50万,加上还贷压力,实属困难。这里就是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底层,满足基本安全需要。为所欲为,可以买独栋别墅,也可以买商品房,当然大多数人都希望更好的居住场所,因此没有10万,我不敢为所欲为。
2.满足基本温饱,这是低层次的需求。水果蔬菜、肉类、住房基本生活需要,加上朋友聚会、日常娱乐开销,是一笔巨款。为所欲为,这个又将生活的质量网上涨了好几个层次,一个月生活开销可以1万,可以10万,无上限。
3.有代步工具是当代年轻人的一大追求。买一部车满足需要是必须的,但车的种类和单价各异,这就取决于你的收入水平。因为为所欲为这个词就没有上线了,你可以买2000万的豪车,可以买20万的大众汽车,为所欲为,我压根不敢想。
4.精神消费。日常的旅游,没有10万,你敢去欧美发达国家旅游吗?光是各个国家的机票钱都比国内很多航线贵好几倍,因此,更别谈温泉、美食这些。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也需要投资,还有日常的娱乐也需要开销,看电影、喝咖啡、逛街、追星等等,为所欲为,果然无上限。
坚持奋斗,如果你要成为消费为所欲为的人。
第4个回答  2021-03-19

月薪10万我才敢说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城市我都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我国城市之间无论是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还是房价物价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且年轻人现在不光面临极速膨胀房贷车贷压力,再过几年又要考虑父母养老问题和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所以月薪没有一万两万,说活不下去不至于,但肯定每笔支出都顾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