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霍呢?

如题所述

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后人却怀念称赞的是李广,而不是卫霍二人?

我总结有以下原因:一、先解析卫青的第一场胜仗

当时汉朝派四位将军,分四路进攻匈奴。其中包括卫青、李广率领的数千骑。

由于李广被匈奴赞为飞将军。人怕出名猪怕壮。匈奴的主力全部来围歼李广的数千骑。

卫青趁匈奴后防空虚,突袭匈奴老巢。俘虏匈奴单于的妻妾奴仆,大获而归。

另外两位将军也不救援李广。而是负责皇帝小舅子左右翼的安全。

最终李广军全军覆没。如果没有李广吸引匈奴主力,卫青哪有机会直捣匈奴老巢

事后卫青加官进爵,而李广被判处死刑,花钱赎罪,贬为庶人。

卫青凯旋后,并未向天子说明。正因为李广吸引了匈奴的主力,自己才能立下奇功。

二、李广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在这一点上,卫青不如李广。而霍去病更烂,对待士卒苛刻,不能与麾下同甘共苦。

三、如果说项羽神勇,千古无二。那李广的箭法,则是古往今来第一人。梁山好汉之一的华荣因箭法好,被称为‘小李广。

四、李广的‘飞将军’之名是匈奴给予的。正如辽国称杨业是‘杨无敌’。

五、《史记》中文学造诣最高的有三篇,分别是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在这三篇中,李将军列传排第一。司马迁给李广做了一定的宣传。

六、霍去病品行低劣。用卑鄙手段暗杀李广之子李敢。最终霍去病莫名的早逝,其子也被汉武帝暗中毒杀。(汉武帝重用法家酷吏,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尽。有两人被杀,大快人心。一个是法家酷吏张汤,被另一个法家酷吏处死。一个是霍去病父子之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8
第一种是赞美:“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赞美李将军的勇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队山”——赞美李将军守卫边关,功劳赫赫;“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赞美李将军爱惜士卒。
另外一种情绪是同情:“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陈子昂)——讲李将军白首未封侯,可怜;“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贵。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李白)——李将军白首未封侯,还死在边关,可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不封缘数奇”(王维)——李将军命真不好啊。
所有同情,基本上都围绕“李广难封”这件事情来说。所谓“难封”,指的是李广将军一辈子,从来没有封过侯。李广有才华,可惜不遇赏识。这种反差很容易让失意人形成强烈共鸣。
世界上所有的失意人,都有一种自况:我的本事很大,才华纵横,可惜没有得到施展。这个世界有负于我!于是,他们到处寻找类似悲剧的人物,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屈原是其中一个,只不过屈原的君王楚怀王实在是个昏君,实在难以借来自况。唐朝人在汉朝的历史人物中,一共找到了两位,一位是文人贾谊,另一位是武将李广。他们生活在明君治世,却不受重视,唐朝诗人拿来抒情,恰到好处。
李广一生最大的悲剧无非是:打一辈子仗,名就而功不成,不得封侯。关于他的不封侯,如果仔细辨析,其实并不冤枉。汉朝以军功封侯,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严格地说,没有打过胜仗。这和他的作战风格有关,也和他孤傲耿介的性格有关。
唐朝诗人厌恶卫青霍去病,主要原因是:这两人都是皇亲贵戚,仗势抢功,卫青逼死李广,霍去病射死李广的儿子李敢。这样的怪罪其实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卫霍二人出身平民阶级,他们不过是抓住历史给予的机遇,大放异彩,才到到皇帝垂青。李广是边廷名将,他的机会原本更多,只是时运不佳而已。李广之死事件中,卫青其实是没什么责任的。李广的军队因为迷路,在沙漠时白白逛一圈。卫青身为主帅要追究李广的责任,是职责所在,也在人之情理。李广自觉羞辱,干脆自杀。其实,他自杀的主要原因在于,再也看不到建功封侯的机会。一则李广年纪已经大了,不再有上战场的机会;此外,当时汉匈之间大规模的战役,基本结束了。
第2个回答  2020-09-17

相信大家对这三个人都比较熟知,李广是西汉名将,身怀绝技,武功超常,被匈奴人尊称为“飞将军”,所有的匈奴人遇到了都会逃跑的人。他也是出自于一代武学之家,秦国大将李信的后代,他自己也是从小习武,勤学奋斗,武功盖世,被后人广泛的传扬。很多人都听说过他一箭射穿石头的故事,但是他的战绩与卫东霍去病相比还差一点。

至于为什么李广被后来的诗人广为传颂超过了卫东霍去病,其实还是他不为人知的原因。李广对部下非常的好,出征后很少约束部下,安营扎寨也没有一定之规。住下来之后,士兵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此,士兵们都很爱戴他。这样的带兵方式,上级那儿当然不会讨喜,因为会让别的将军不好带兵,但在士兵哪里确实一片好评,实为爱兵之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命运非常的坎坷,李广作为战场上的英雄,是一块金字招牌,但作为帅才却有失稳妥。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一身绝技,戎马一生,到头来,非但难封侯,还落个自杀的下场。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人们常说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像李广这样的将才,怀才不遇,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经历,所以才会有很多文人去写他,因为在那个时代,怀才不遇的文人都容易引起共鸣,他们能够感受到彼此心里的愤懑,能够想到对方的心理感受,相逢既知音。

第3个回答  2019-08-21
一、首先说后世不推崇卫、霍,本身观点就不对。卫青霍去病一直为历代军事家所推崇,言及武功首先就是韩白卫霍,唐朝开始就位列武庙,到现在也是作为民族英雄,帝国双臂为中国人所敬仰,何来不受后世推崇只说?只不过话语权掌握在读书人手里,再厉害的武将,也需要读书人为他们著书立说;
二、司马迁对李广的粉饰。司马迁记载的李广,初看神勇无敌,但是仔细读,发现很多就是主观性的东西,包括所谓一箭入石,压根就是谎言,西汉的冶金技术根本做不出能射入石头的箭头,根本违背客观物理规律。对李广军事活动的记载也都描写特别仔细,司马迁是不可能在战场的,所以很多描写都是加了自己想象的。而对卫青霍去病的军功,大抵只有××年×月,出战×地,击杀匈奴××人,俘虏××人,缴获牛羊××头,粮草××石,这种比较客观的记录。显然司马迁因为同李家一样是世袭门阀,存在私心。
第4个回答  2019-07-19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如此被后人推崇,其实不是因为他的战绩有多么耀眼,也不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有多么强大,主要还是因为他的遭遇令人同情,他的个人性格令人敬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在汉武帝的时代,汉朝的武力军队已经是空前强大了,而且杰出的将领也并不少见,这其中首推的就是卫青、霍去病了。而如果说李广的话,能成为一个将领,而且统帅三军,其能力不能说没有,只是比较起来比较逊色而已。但是,说起来,他的能力其实和战国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