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春风图,春雨图是什么写法

如题所述

1、春风图运用了:引用了空间顺序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描写角度:触觉、听觉、视觉、嗅觉。

春风图的主要内容:

描绘了春风的和煦与清新。春风无形、无色、无味的,如何描述透过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把空灵的春风居然描绘得有声有色,有味有感,有情有形。

2、春雨图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和比喻、排比的修手写法。

描写角度:由静到动、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春雨图的主要内容: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扩展资料

《春》的赏析: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据陈杰同志考证,《春》最早发表在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该书1933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朱自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组比喻性的排比写法,让人感受到春雨的细密轻盈。

春雨图还用了巧用侧面描写,以烘托所写之景,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一切写景皆为抒情,无“情”也就无写景之散文。一篇好的写景散文,随处都可以拈来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春天的娇态可掬;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你感到轻柔、温暖和爱意;

“那些小山太秀气!”句中暗含着爱怜;“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不仅写出雪霁小山之外形,而且还饱含着喜爱之情。只有用心去欣赏,用心去感受,并且融入其中,你就会自然地生发情感,就会尽情地流泻于笔端了。 

扩展资料:

文中,不同的图(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如果比作不同的音符,它们的音调高低是变化错落的,有的欢快,有的热烈,有的沉醉,有的低沉,有的沉稳。在前后几段景物描写之中,传递内在感受与感情的起伏变化。其实,这是因为作者采用的眼光和情趣在悄悄变化。

前三幅图鲜明体现了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就是觉得新鲜、陶醉、好玩。到了春雨图,写乡村雨夜,写雨中的动与静,这就不太像儿童所能欣赏的了。

到了“迎春图”,把众人迎春的心理,写到了“做事”“希望”,这也不是儿童的单纯喜悦了,已经是上升到了一种生命和事业的追求了。

与此相应的,是文章最后三段,从小娃娃(富有生机)、小姑娘(美丽可爱),写到健壮的青年(创造与建设),这是照应了前面五幅图的内在情趣的变化,并非像孙绍振所说的全文最后一句话与前文脱节。

可以学习这种在写景之中,实现心理情趣的转变、升华,以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 (朱自清散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