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不良资产,这几点是入门实务

如题所述

不良资产入门实务介绍:
一、不良资产的三次大的剥离。
第一次剥离: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因此被称为政策性剥离。
第二次剥离:2004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这次剥离的特点是部分资产不按账面价值转移,而是由财政部给出一个“适宜的价格比例”。此次剥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商业银行上市而美化其资产负债表。此次剥离不同于第一次的政策性剥离被定位为“商业性剥离”。
第三次剥离:2005年工商银行4500亿元可疑类贷款分作35个资产包,按逐包报价原则出售,东方公司中标1212亿元,信达公司中标580亿元,华融公司中标226亿元,,长城公司中标2569亿元;工商银行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委托华融公司处置。
上述,三次总共剥离的不良资产金额大约2.2万亿。
此后,我国的不良资产行业因上述三次剥离的数额较大,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资产管理公司都在自行消化已收购的不良,不良资产行业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或者低谷期。
直到2012年财政部、银监会印发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对不良资产的转让进行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被称之为“行业的春天来了”,不良资产又重新引起社会的关注。而随着近年经济下行期的到来,银行不良率的攀升,不良资产呈现井喷式增长,市场逐步火爆。
二、什么是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三、不良资产行业的现状
市场足够大,但也面临困境:
1、互联网平台生存乏力,至今未有可持续盈利的成功案例
2、假出表“泛滥”,尤其是总对总形式
3、证券化及收益权转让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卖断体量
4、一级市场非理性竞争加剧
5、二级市场成交未如预期走红
6、资产回收效益堪忧
四、地方AMC与四大AMC的区别
地方AMC与四大AMC在不良资产领域的主要不同在于:收购不良资产的地域限制。
地方AMC只能参与本省(区、市)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而四大AMC则没有该限制,2016年银监会新出台的政策大大增加了地方AMC牌照的含金量。
五、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对不良资产行业有什么影响
(1)降低不良资产行业壁垒。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增多,直接或间接进入不良资产行业的现象增加。
(2)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多元化。加剧不良资产市场竞争。
(3)受不良资产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及实际的市场供给规模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对外转让意愿,不良资产在供给端上日益市场化。
六、目前不良资产行业市场火爆,但是总有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为什么会“雷声大”?
主要是因为资金多,赚钱机会少,导致资金开始在不良资产领域寻找投资机会。而且,银行本身的压力大,监管层在政策制定上也希望引导社会资金帮助银行化解风险,这种“利好”被资本市场迅速接受,带来的影响就被进一步放大。
为什么会“雨点小”?
一方面,不良资产行业的链条长,二级市场本来就存在延迟反应的现象,即使一级市场的交易开始放量了,二级市场也不会马上火起来。
另一方面,一级市场的交易价格还高于二级市场的预期,导致很多投资机构不敢接盘,其结果就是二级市场的不良资产投资和处置不太活跃。
本轮不良贷款上升周期大约还能持续多久:
从以往的规律来看,不良贷款的形成和增长一般滞后于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短期内难以快速恢复高增长的情况下,预计本轮不良贷款上升周期持续时间为3年。
七、银行一般如何掩盖不良
常见模式如下:
(1)将不良纳入关注类。为了守住报表的不良数字不至于过快攀升,银行往往将事实已发生的逾期贷款纳入到关注类贷款。
(2)表内资产腾挪出表。所谓的“出表”业务。
(3)调整不良计算标准。
不良资产包含哪些种类:
包含但不限于:银行不良、企业应收账款、PE/VC失败投资、P2P/小贷公司不良、政府债,基本上都是基于主体的不同所做的划分。
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是多少:
据2016年银监会网站发布的第三季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93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56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6%,比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八、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都有哪些模式
(1)利用集中清收盘活资产。成立攻坚队组织专项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2)内部分账经营。成立相对独立的专门机构集中划拨全行不良资产并进行分账经营。
(3)作为坏账核销。部分无法起死回生或根本不能回收的不良资产用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拨备前利润和银行自有资本金冲销处置不良资产。
(4)发放贷款增量稀释。发放大量新贷款使整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降低。
(5)利用资本市场化解。运用资本市场手段和投资银行业务技巧,创新处置方法。
(6)联合运作模式。联合各方力量和各种资本,创新处置方法。
(7)企业并购重组。通过企业并购和债务重组,创新处置方法。
(8)信托处置模式。利用信托公司的制度优势和产业基金的优势,创新处置方法。
(9)业务外包法。发挥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创新处置方法。
(10)资产证券化。通过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不仅可以加快处置速度,提高处置效益,也能促进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加快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九、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最有效的途径有如下几种
1、不良资产转让;
2、坏账核销;
3、混改;
4、不良资产证券化;
5、债转股。
过去几轮不良资产浪潮中,不良资产转让及核销用的比较多,但是核销是有额度限制的;而从本轮不良的体量来看,单靠四大及现有的民间投资机构是很难完全化解银行的不良难题的。至此,才有了叫停多年资产证券化、银行债转股重新启动。
总之,搭配各种处置模式才能更有效的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