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怎么区分?

如题所述

1、概念

发展顺序性是指个体发展具有一定先后顺序的特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的过程。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教学启示

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具体表现

顺序性: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4、强调内容

顺序性强调的是一个过程,一个整体,阶段性强调的是某一个阶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发展顺序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发展阶段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教育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3.详细解析:从概念可知,顺序性强调的是发展的的方向一定是不可变、 不可逆的。不能是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由质变到量变的。比如小学生是先学加法,然后再学习乘法,而不能先学乘法后学加法。幼儿是先学走再学跑,不可能先学跑再学走。所以,在做题的时候要抓住最关键的信息。看题目是否是在强调顺序、方向等。尤其像“先…后…”等类字词的出现。

4.常考察的古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盈科而后进;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学不躐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概念: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教育启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详细解析:从概念可知,阶段性强调的是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而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作为教育者要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和发展任务来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那么老师在教学时应该多以比较直观的形式呈现知识点。比如图片、音频、生动的言语描述等。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那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较多地使用语言讲授。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阶段不能搞“一刀切”或者“一锅煮”,一定要有针对性。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抓住最关键的信息,看题目是否强调的是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内容和方法不一样等。

4.常考察的几个方面: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教育成人化、一刀切、一锅煮

5.注意:虽然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一般看到“一刀切”“一锅煮”的字样,就可以选择阶段性。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刘老师不在三年级2班搞“一刀切”。这里就不选阶段性了,因为题干中三年级2班属于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存在不同阶段,所以不选阶段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24

一、顺序性

具体表现: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

比如:身体发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即从头部到躯干到下肢)和中心外周方向(即从中间部位到边缘部位)进行的

再比如:儿童思维的发展总是从具体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等等。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比如: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童年期的年龄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青年期的年龄特征: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生定向时期,也是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顺序性强调的是一个过程,一个整体,阶段性强调的是某一个阶段

联系:顺序性是由多个阶段构成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