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本是广东人,为何选择在相对落后的广西爆发金田起义呢?

如题所述

历史都有惊人的周期规律。毎个朝代从立国初期的不稳定,到海晏河清的繁荣阶段,再到温水青蛙式的走下坡缓路衰退阶段,再到内忧外患交织的一泻千里,最终被下一政权取代而灭亡。


所以,清朝自嘉庆帝起,第三阶段即衰退开始,已经埋下了伏笔。即使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之流能力再强,也难支撑大厦之倾。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也就是命数。

每个朝代病入膏肓,命数即尽,都会产生一个助推之力。陈胜吴广,张角,黄巢,朱元璋,李自成张献忠。

洪秀全同上述人的使命类似。


他本是广东花县人,为啥舍近求远去广西造反呢?

01

第一是人文条件,广西造反优于广东。广西以壮族为主,千万级别人口。还有苗族黎族彝族瑶族等等少数民族。

外人看,区别不太大,都是少数民族嘛!

其实还是蛮大的。按照唐德刚老先生的推论,这些少数民族也有“生”、“熟”之分。比如熟苗,已经融合的和汉族几无差别。

“生苗”无论语言、生活习惯还是文化上,仍然较多地保持自己的族类特色。和他们交流需要翻译。


清末,广西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杂处。以当时朝廷和民间的叫法,生番熟番。番者,未开化。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

即使当地汉人,也有土居(早期土著)和客家(后期迁入)之分。

由于生活习惯,认知差别大,加上对财富的争夺,各自势力范围的划分等等不均衡,汉番之间,生番熟番之间,摩擦不可避免,每日都在上演。

广西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落草为寇乃至揭竿而起自在情理之中。

02

第二,广西自然环境还有一个特点。梧州上溯,以广东话为主;桂江两岸以桂林官话为主。

这两个泾渭分明的地域,也有迥然各异的人文。

洪秀全是客家人,虽会讲粤语,但在老家花县是汉族中的少数人。加之四次落第的落魄文人身份,注定了他在广东没有什么群众基础。


还有一点很重要。花县距离广州很近,广州当时的地位,决定了人们文化水平、认知水平、经济条件等都高出广西几个层级也不止。

广州当时多繁荣呢?俗称的“一口通商”。全国货物,比如苏杭丝绸、景德镇瓷器、皖闽的茶等等,都需要从广州这个唯一的外贸口岸远销海外。

同样的,世界各地的商品---英伦呢绒钟表鸦片,美洲金银檀香西洋参皮货,南洋的犀角象牙珍稀动物等等,也必须经广州进入内地。

可见广州其时地位之一斑。十三行之一的伍敦元富可敌国,当时没有富豪榜,估计是国内首富吧。

03

顺带说一下,洪秀全为啥能短期啸聚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一起起事呢?


这和广州骤然消退有很大关联。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通商口岸由广州一口一下子扩大到五口。上海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贸易额一跃雄踞五口岸之首。国内外贸进出口极速转入长江下游。

昔日车水马龙的十三行骤然间门可罗雀。几乎沦于破产境地。

带来的连锁反应很快波及到广州的各行各业。靠十三洋行为生的贩夫走卒,老板伙计,船民等都陷入失业。

一泻千里的衰落,加剧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唐德刚先生说:众口哓哓,民怨沸腾。

这其中就包括洪秀全和那几个首义的核心人物。


核心团队有了。又找到了适合他们起事的最佳地点---客家人聚集、土地贫瘠、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落后的广西贵县桂平县一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作为沿海城市的广东,经济是比较富庶的,而且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基督教在这边已经有了众多信徒,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就已经没有太多可以发挥的空间了。广西相对比较偏远,信息闭塞,而且这边基本都是壮族等少数民族,经常受到汉人的欺凌和地方官的打压,因此心中对大清王朝是有仇恨的,具备了洪秀全发展教徒的基础。
第2个回答  2020-09-30
因为广西有很多人支持他,他虽然是广东人,但是广东人并不支持洪秀全,所以他只能去广西发起暴动。
第3个回答  2020-09-30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作为基础的农民起义,通过对社会黑暗面的控诉以及对未来光明生活的期盼,来笼络人心,从而煽动起义。而这个对贫苦百姓的吸引力大于有一点资产的中农,所以洪秀全才会去广西传教和后期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