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记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如题所述

这个来说沈复的《浮生六记》(现仅余四记),其中一记《浪游记快》,记载沈三白平生所游之趣味佳可道者。

《浮生六记》时对沈复的性格颇为迷惑,既引以为同调,又觉得他对芸娘的寿夭负有责任,应引以为戒。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自己了解更多,从而对沈复也了解更多,纵有千言万语也只化成这一句“半恃才情半浮华”了。

沈复不幸身为家奴之后代,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未尝稍减。用他自己的话说:“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特立独行是需要满腹才情做底子的,否则便是轻狂浅薄。沈复习幕、经商都 沈复所谓“浪游”,并不是昆仑侠下山——住必上房,食不厌精。沈复“浪游”是为了打工。那时节没有报纸刊登招聘广告,全靠人托人介绍入幕坐馆。又无劳动合同保障,一不小心开罪东家或遭同侪排挤,只得卷铺盖回家。在此人生困境下,沈复犹能寄情山水,所谓“轮蹄处处逐烟霞”,确实难能可贵。如今有佳山佳水之处无工可打,有工可打处必热闹不堪,想“浪游”也不可得了。 潘近僧《浮生六记》序中咏道:“眼底烟霞付笔端,忽耽冷趣忽浓欢;画船灯火层寮月,都作登州海市观。”沈复爱“冷趣”,愈是人稀鸟寂、山幽地僻之处,游兴愈炽。沈复也爱“浓欢”,南下广州,在沙面扬帮花船上冶游而乐不思吴。 ……寮适无客。(寮者,船顶之楼。)鸨儿笑迎,曰:“我知今日贵客来,故留寮以相待也。”余笑曰:“姥真荷叶下仙人哉!”遂有平头移烛相引,由舱后,梯而登,宛如斗室,旁一长榻,几案俱备。揭帘再进,即在头舱之顶,床亦旁设,中间方窗嵌以玻璃,不火而光满一室,盖对船之灯光也。衾帐镜奁,颇极华美。喜儿曰:“从台可以望月。”即在梯门之上,叠开一窗,蛇行而出,即后梢之顶也。三面皆设短栏,一轮明月,水阔天空。纵横如乱叶浮水面者,酒船也;闪烁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灯也;更有小艇梳织往来,笙歌弦索之声杂以长潮之沸,令人情为之移。余曰:“‘少不入广’,当在斯矣!” 惜余妇芸娘不能偕游至此。…… 在沈复的时代,无功名职守的平民狎妓并不存在有违纲纪伦常的问题,卷一中芸娘甚至“盟妓”为夫君作伐牵线。时至今日,广东得改革开放之先机,日夕为销金之地,却再也见不到沈复笔下之潮声灯影里的沙面月夜了。因此,我搜尽枯肠,再也想不出比潘诗“画船灯火层寮月”更好的句子,只得掠他人之美了。末句“春梦无痕客为家”,兼集苏东坡“事如春梦了无痕”诗意和李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词意。 中国的传奇相当于西方的通俗小说,读者花钱原本为了看故事,外带一点浅浅的教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沈复的《浮生六记》(现仅余四记),其中一记《浪游记快》,记载沈三白平生所游之趣味佳可道者。 初读《浮生六记》时对沈复的性格颇为迷惑,既引以为同调,又觉得他对芸娘的寿夭负有责任,应引以为戒。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自己了解更多,从而对沈复也了解更多,纵有千言万语也只化成这一句“半恃才情半浮华”了。沈复不幸身为家奴之后代,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未尝稍减。用他自己的话说:“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特立独行是需要满腹才情做底子的,否则便是轻狂浅薄。沈复习幕、经商都是不得意而为之,深心里喜的是“呼朋引类,剧饮狂歌,畅怀游览”,不惜“计米商柴而寻欢”(芸娘语),这便是他性格中浮华的一面,宜为子弟戒。 沈复所谓“浪游”,并不是昆仑侠下山——住必上房,食不厌精。沈复“浪游”是为了打工。那时节没有报纸刊登招聘广告,全靠人托人介绍入幕坐馆。又无劳动合同保障,一不小心开罪东家或遭同侪排挤,只得卷铺盖回家。在此人生困境下,沈复犹能寄情山水,所谓“轮蹄处处逐烟霞”,确实难能可贵。如今有佳山佳水之处无工可打,有工可打处必热闹不堪,想“浪游”也不可得了。 潘近僧《浮生六记》序中咏道:“眼底烟霞付笔端,忽耽冷趣忽浓欢;画船灯火层寮月,都作登州海市观。”沈复爱“冷趣”,愈是人稀鸟寂、山幽地僻之处,游兴愈炽。沈复也爱“浓欢”,南下广州,在沙面扬帮花船上冶游而乐不思吴。 ……寮适无客。(寮者,船顶之楼。)鸨儿笑迎,曰:“我知今日贵客来,故留寮以相待也。”余笑曰:“姥真荷叶下仙人哉!”遂有平头移烛相引,由舱后,梯而登,宛如斗室,旁一长榻,几案俱备。揭帘再进,即在头舱之顶,床亦旁设,中间方窗嵌以玻璃,不火而光满一室,盖对船之灯光也。衾帐镜奁,颇极华美。喜儿曰:“从台可以望月。”即在梯门之上,叠开一窗,蛇行而出,即后梢之顶也。三面皆设短栏,一轮明月,水阔天空。纵横如乱叶浮水面者,酒船也;闪烁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灯也;更有小艇梳织往来,笙歌弦索之声杂以长潮之沸,令人情为之移。余曰:“‘少不入广’,当在斯矣!” 惜余妇芸娘不能偕游至此。…… 在沈复的时代,无功名职守的平民狎妓并不存在有违纲纪伦常的问题,卷一中芸娘甚至“盟妓”为夫君作伐牵线。时至今日,广东得改革开放之先机,日夕为销金之地,却再也见不到沈复笔下之潮声灯影里的沙面月夜了。因此,我搜尽枯肠,再也想不出比潘诗“画船灯火层寮月”更好的句子,只得掠他人之美了。末句“春梦无痕客为家”,兼集苏东坡“事如春梦了无痕”诗意和李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词意。 中国的传奇相当于西方的通俗小说,读者花钱原本为了看故事,外带一点浅浅的教训。至于他人的身世,或社会问题,或终极关怀,原不在读者操心之列。也许读者自己要操心的事已经太多了:下岗,健康,儿女的升学或就业,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等,等等。《浮生六记》不是传奇,所以差一点就湮没于世,排成活字后,也终于没有成为畅销书
第2个回答  2020-09-26
但是他是作者,在自己旅游的过程中,写下来的也睡了,表达自己在这段旅行装非常的快乐。
第3个回答  2020-11-30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①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②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矣。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修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③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④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盖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惜未及含葩

(2)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

(3)内有陈希夷书“福”、“寿”字

(4)泉流甚急,修竹绕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

17.“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拍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文中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 、、等特点。(2分)

18.作者书斋名为“不系之舟”,原因有哪些?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2分)

19.最后一段中,“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联系全文回答。(4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