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庙哪十六位帝王

帝王庙哪十六位帝王

隋朝历代帝王庙:
参考《隋书—礼仪二》

唐尧,祭于平阳,契配飨
虞舜,祭于河东,咎繇配飨
夏—大禹王,祭于安邑,伯益配飨
商—殷汤,祭于汾阴,伊尹配飨
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祭于斁渭之郊,
   鲁周公姬叔旦、燕召康公姬奭配飨
西汉—汉高祖高帝刘邦/季,祭于长陵,萧何配飨

唐朝历代帝王庙:
参考《旧唐书—礼仪四》

帝喾,祭于顿丘
唐尧,契配飨,祭于平阳
虞舜,咎繇配飨,祭于河东
夏—禹王,伯益配飨,祭于安邑
商—殷汤,伊尹配飨,祭于偃师
西周—周文王姬昌,齐太公姜尚/子牙配飨,祭于邦
   周武王姬发,鲁周公姬叔旦、燕召康公姬奭配飨,祭于镐
西汉—汉高祖高帝刘邦/季,萧何配飨,祭于长陵

三皇:
太昊伏羲氏,以勾芒配飨
炎帝神农氏,以火神祝融配飨
黄帝轩辕氏,以风后、力牧配飨
五帝:
少昊金天氏,以蓐收配飨
颛顼高阳氏,以元/玄冥配飨
帝喾高辛氏,以稷、契配飨
帝尧陶唐氏,以羲仲、和叔配飨
帝舜有虞氏,以夔、龙配飨
夏—禹王,都安邑,
  虞—伯益,秩宗—伯夷配飨
商—殷汤,都亳,
  阿横—伊尹、左相—仲虺配飨
西周—周文王姬昌,都酆
   文王之师—鬻熊,太师、齐太公—姜尚/子牙祀
   周武王姬发,都镐,入文王庙同享
   太师、鲁周公—姬叔旦,太保、燕召康公—姬奭配飨
秦—始皇帝赢政,都咸阳
  丞相—李斯,武成侯—王翦配飨
西汉—汉高祖高帝刘邦/季,起沛
   太子少傅、留侯—张良/子房,相国、酂侯—萧何配飨
东汉—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文叔,起南阳
   太傅、司徒、前将军、高密侯—邓禹/仲华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伯昭配飨
魏—魏太祖武帝曹操/孟德,都邺
  汉臣—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荀彧/文若
  魏臣—太傅、相国、定陵县侯—钟繇/元常配飨
西晋—晋世祖武帝司马炎/安世,都洛阳
   司空、中书监、广武县侯—张华/茂先
   征南大将军、南城县侯—羊祜/叔子配飨
北朝—魏—魏太祖道武拓拔跬/涉珪,起云中
   太尉、柱国大将军、北平郡王—长孙嵩
   尚书—崔元伯配飨
北朝—北周—周太祖文帝宇文泰/黑獭,起冯翊
   大行台度支尚书—苏绰/令绰
   太傅、柱国大将军、燕国公—于谨/思敬配飨
隋—隋高祖文帝杨坚,隋封汉东
  尚书左仆射、纳言、上柱国、齐国公—高颎/昭玄
  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宋国公—贺若弼/辅伯配飨
明朝历代帝王庙:
明朝南京历代帝王庙,
正殿五室,中一室祀三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东一室祀五帝(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西一室祀夏禹、商汤、周文王姬昌
又东一室祀周武王姬发、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文叔、唐太宗文帝李世民
又西一室祀汉高祖高帝刘邦/季、唐高祖大武帝李渊/叔德、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

不久,以周文王姬昌终服事殷商,唐高祖李渊本以太宗李世民之力而得天下,遂寝其祀,
增祀隋高祖文帝杨坚(后罢)。

庙中所祀十六位帝王皆塑衮冕坐像,只有伏羲、神农不加冕服(那时候还未有衣服)。

历代帝王庙建成后,规定每年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
朱元璋曾亲自到庙中祭祀先代帝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朱元璋诏谕以历代名臣从祀。
礼官遵旨拟定了三十六人的名单,
经朱元璋审查并剔除、增补后,
遂定:
三皇:风后、力牧
五帝:皋陶、夔、龙、伯夷、伯益
商朝:伊尹、傅说
周朝:鲁周公姬叔旦、燕召康公姬奭、齐太公姜尚/子牙;召穆公姬虎、方叔
汉朝:张良/子房、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仲华、冯异/公孙;诸葛亮/孔明
唐朝:房乔/玄龄、杜如晦/克明、李靖/药师、郭子仪、李晟/良器
宋朝:曹彬/国华、潘美/仲询;韩世忠/良臣、岳飞/鹏举、张浚/德远
元朝: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赤老温、伯颜
从祀于历代帝王庙东、西两庑。
明初于历代帝王庙祭祀的帝王和从祀的名臣形成定制。
朱元璋还在中都凤阳建有一座历代帝王庙;
在北平城金城坊修建一座元世祖忽必烈庙,专祀元世祖忽必烈。

清朝历代帝王庙:
出自《清史稿——志五十九——礼三》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初一,始增祀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世宗完颜雍、
元太祖铁木真、
明太祖朱元璋于历代帝王庙
增其臣:
辽臣——耶律曷鲁/控温(洪隐)
金臣——完颜宗翰(即粘罕,原名粘没喝)、完颜宗望(即斡里不)
元臣——穆呼哩(即木华黎)、伯颜
明臣——徐达/天德、刘基/伯温
为从祀之名臣

附注:
清朝不仅纠正了明代只让元世祖入帝王庙享祀而冷落辽、金之主及其
名臣的偏颇,并且没有忘记刚被灭亡的明朝开国之君及其有功之臣,
从而使入历代帝王庙内享祀的帝王增加到二十一位,从祀的名臣增加
到四十一位(包括新增祀的唐臣张巡、许远在内)。
顺治(即清世祖章皇帝福临)十七年六月,
“礼臣议言庙祀帝王,止及开创,应增守成令辞,
并罢黩宋臣潘美、张浚祀。

雍正(即清世宗宪皇帝胤禛)时,所增陪侍名臣:
黄帝臣——仓颉
商臣——仲虺
周臣——毕公姬高、吕候、仲山甫
西汉臣——刘章、魏相/弱翁、丙吉/少卿
东汉臣——耿弇/伯昭、马援/文渊
蜀汉臣——赵云/子龙
唐臣——狄仁杰/怀恩、宋璟/广平、姚崇/元之、李泌/长源、陆贽/敬舆、裴度/仲立
北宋臣——吕蒙正/圣功、李沆/太初、寇准/平仲、王曾/孝先、范仲淹/希文、
     富弼/彦国、韩琦/稚圭、文彦博/宽夫、司马光/君实
南宋臣——李纲/伯纪、赵鼎/元镇、文天祥/履善
金臣——完颜斡鲁
元臣——布呼密(字用臣,即博果密)、托克托(即脱脱,字大用)
明臣——常遇春/伯仁、李文忠/思本、杨寓/士奇、杨荣/勉仁、于谦/廷益、李贤、刘大夏/时雍
清朝历代帝王庙陪侍的79位名臣:
 年代   东配殿的名臣              西配殿的名臣
三皇时代  风后、仓颉             力牧
五帝时代  夔、伯夷              皋陶、龙、伯益
 商朝   伊尹、傅说             仲虺
 西周   燕召公姬奭、毕公姬高        鲁周公姬叔旦、齐太公姜尚
      召穆公姬虎、仲山甫         吕侯、方叔、尹吉甫
 西汉   张良、曹参、周勃、魏相       萧何、陈平、刘章、丙吉
 东汉   邓禹、耿弇             冯异、马援
 三国   诸葛亮               赵云
 唐朝   房玄龄、李靖、宋璟、郭子仪、    杜如晦、狄仁杰、姚崇、张巡、李泌、陆贽
      许远、李晟、裴度          ——————————
 辽国   ——————————        耶律曷鲁
 北宋   曹彬、李沆、王曾、富弼、文彦博   吕蒙正、寇准、范仲淹、韩琦、司马光
 南宋   李纲、韩世忠、文天祥        赵鼎、岳飞
 金国   完颜宗翰              完颜斡鲁、完颜宗望
 元朝   穆呼哩、布呼密           巴颜、托克托
 明朝   徐达、常遇春、杨士奇、于谦、刘大夏 刘基、李文忠、杨荣、李贤

                          ————————清朝雍正年间

附注:三皇即天皇太昊(伏羲氏)、地皇炎帝(神农氏)、人皇黄帝(轩辕氏)
   五帝即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注:西周的散宜生配飨亚于西周的毕公姬高;
   北朝—北魏的高允/伯恭的配飨亚于三国-蜀汉的赵云。
                ——————清朝同治四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6
明清时期北京的历代帝王庙供奉的帝王:
明太祖: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共17位(洪武21年撤除隋文帝的牌位,只剩16位)
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撤除元世祖的牌位,只剩15位。
清顺治二年(1645年),不仅恢复了元世祖的牌位,还增加了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太祖、明太祖,祭祀的前朝帝王达到21位。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朕意以为,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大大扩增了帝王名额,达到143位。
最终到乾隆朝,历代帝王庙共有188位前朝帝王。
不过即使是最终版的帝王庙,也没有秦始皇的牌位。​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十六位帝王包括了三皇五帝,以及夏禹商汤,唐宗宋祖等开国帝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7-29
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