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慢性胃炎,最近酒局应酬多,胃又开始不舒服了怎么办?

如题所述

饮食不规律、频繁饮酒、醉酒呕吐等都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加大胃出血风险,从而引起胃病和消化性溃疡复发,可以选择能主动修复受损胃黏膜的药物——好医生康复新液,尽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好医生康复新液主要成分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临床应用二十余年,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用人群广泛。它具有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机体病损组织修复及抗炎的作用,可有效修复胃黏膜,恢复胃黏膜结构功能,提高受损黏膜愈合质量,增强胃黏膜自身的防御能力,有效抵御酒精等侵袭因素的伤害,从根本上解决胃炎问题。
好医生康复新液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其他药物使用,这样就能有效提高胃病治愈质量和缩短治疗时间,具体可根据个人症状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5
慢性胃炎的患者喝酒不舒服,主要是由于酒精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引起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对于慢性胃炎的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忌烟酒,浓茶,咖啡等等。

避免油炸油腻,辛辣刺激生冷,过酸,过甜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与熬夜以及精神过度焦虑与紧张的情况,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其应用药物主要是根据病因,针对性的选择应用药物治疗。
第2个回答  2022-11-26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慢性病发病率高,知晓率、治愈 率、控制率均较低,并发症发病率高、致 残率高、死亡率高,并且是终生性疾病, 需要长期护理。病因、病情复杂,具有个体化特点。

慢性病具有以下特点:

1、长期积累形成疾病,病期长。慢性病相当隐蔽,潜伏很深,“进攻” 时很慢。在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情况下, 慢性病“沉得住气”,只有在身体免疫系统降低时,它才会给人以“致命的攻击”。

2、具有隐蔽性,不易被觉察。慢性病侵袭人体并不是马上发作, 它先是选择最容易潜伏的地方,首选是肠 胃,其次是脏腑,它们躲藏起来,然后逐 渐向各个器官侵袭。

3、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缓慢加大危害。

慢性病的发病顺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以消化系统的疾病最多。有学 者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发现,慢性病发病 的前三位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 动系统。

4、可逆性小,病因复杂,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

慢性病一般都是经过长年多方面的 病情积累,直至某个健康系统失调或崩溃,一旦发病便很难在短时间内重新使 健康系统再度修复,重新获得平衡。

5、不传染性,慢性病也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就说明了这类疾病不具有传染性,除了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肺部疾病,精神方面的疾病。

6、只可控制,无法治愈

慢性病的治疗只能做到缓解症状,但是无法治愈疾病,如果控制得好,并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比如精神异常的患者,可以控制病发,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患者不会再复发。

7、会导致并发症

慢性病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疾病,如果对疾病治疗不到位,就极容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慢性病对身体的危害

1、死亡率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2009年全球有5000万余人死亡,其中55%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83%的死亡是由慢性疾病导致的。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是第一死因,每年导致260万人死亡。预计在未来数十年内,由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数会持续上升。另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有1/3的人中年早逝,相关媒体报道已多不胜数。这是社会进步的倒退。心脑血管病是国人首位的死亡原因,占人口总死亡率的40%,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

2、致残率高



在2009年调查资料中,城市居民残障率达16.79‰(大城市达18.92‰),中重度占54.8%。而在行走和起居方面中重度失能占50%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