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升传媒素养、成为全媒体时代合格公简答民?

如题所述

途径一:种棵信息树,以免被海量信息淹没。

海量信息是新媒介的首要特征,信息的随时易得为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当这些信息如洪水般涌来,又会轻易地将人们淹没。网上有很多信息是不需要的,若不加以筛选、归档、吸收,过多的信息反倒让人无所适从。

在此情形下,每个人都应该栽下一棵属于自己的信息树,根据自己的爱好、目标和实际情况来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

比如,可以从新浪、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里选择一家网站作为信息树的主干,以获得动态信息;然后是枝干部分,可以选择一家地方媒体作为获取地方新闻的渠道,选择一两家专业网站作为获得专业信息的渠道,选择一两家周刊网站获得深入的时事报道。

而学校的网站及官方微博当然也是主要枝干,从这里可以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再往下,就该是信息树的叶片了,可以定期阅读几个名人博客以便获取观点,在微博上也要筛选自己的关注对象,不可过多,要以适合自己为标准。 

途径二:在积极参与中体悟新媒介精神。

美国《连线》杂志曾给“新媒介”下了一个定义:由所有人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这个定义虽然失之于全面,却指出了新媒介的一个特征,即参与性,只要愿意,每一个人都可以向他人传播信息。

美国学者詹金斯也曾指出:“新媒介素养应该被看作是一项社会技能,被看作是在一个较大社区中互动的方式。”强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强调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参与性也正是新媒介精神之所在。    

途径三:在学习表达中发现自我。

相信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这是一个成年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表达自我的渠道是有限的、小范围的。

值得庆幸的是,新媒介不仅为每一个人提供了表达的可能,而且这种表达形式不限于文字,还可以用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除了开设微博、博客,甚至可以自己建设网站,制作、发布多样的新媒介信息。信息学院的学生,更要具备使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多样信息的技术条件和优势,在这方面敢于尝试的学生还不多。

途径四:做好媒介素养教育的顶层设计。

方向大于努力,格局影响成败。中等职业学校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须从源头上着力,从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做好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顶层设计。

应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并据此建立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选择科学的课程模式。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实施办法。

途径五:加强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新媒体环境下,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学生的教育和培训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言教,还取决于教师的身教。

就教育规律而言,“身教更重于言教”。因此,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高度重视提高教师对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高度重视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定期对教师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知识的培训和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与时俱进,才可以确保他们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跟上时代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年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