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案例分析式”园本教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0

一、背景分析

二、 研讨目标

我们为本次提升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研讨活动制定了以下目标:

1. 帮助教师了解家园沟通能力的组成结构,并通过家园沟通能力测评表了解自己在家园沟通能力结构中的短板和长处。

2. 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学习优秀教师在成功的家园沟通案例中的做法。

3.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帮助失败的家园沟通案例制定后续的行动方案。

4. 帮助教师重新认识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切实提升教师家园沟通专业能力。

三、实施过程

1.第一部曲:测评对照,了解自我,引发思考

家园沟通能力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这项能力的强弱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判定?我觉得应该让老师们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于是,在研讨的开场环节,我让参研教师填写了一份家园沟通能力测评表。这份测评表包含3个一级测评要素,分别为专业知识、沟通技能、沟通 情感 ,下含10个二级测评要素,分别为专业知识、词语表达、交互管理、互动反馈、倾听、同理心、主动、责任心、自信、认同度,每个要素分为不足、合格、良好、优秀4个等级,让老师们对照不同等级的文字描述给自己测评和打分。

分析

这样的测评让教师明白了家园沟通能力结构,在对照标准的过程中,老师们能很快找到自己擅长和欠缺的一面,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现有的水平,明确了自己应该发展的方向。但也有部分教师选择的都是良好和优秀的选项,她们觉得自己的家园沟通能力已经很不错了,或者是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但又不愿意承认?但不管怎样,老师们在填测评表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所处的家园沟通能力等级有一个分辨对照的过程,从而引发一些思考。

2.第二部曲:案例分析,学人之长,寻找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两位教师分享了两个家园沟通比较成功的案例,其中案例2还有照片和教师与家长的微信聊天截图,能比较好地再现家园沟通的过程。

案例分享之后,我让老师们分组对照刚才的家园沟通能力测评表,对两个案例的成功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了发言。我把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上面两个案例之所以会成功,主要可以归结于以下三个原因: 1.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 案例1中的老师为了能正确地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园情况,还煞费苦心地去咨询了专业人士,之后为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还巧妙地和全班孩子进行了约定。在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位老师都把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工作愿意付出额外的劳动,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 2.教师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 这可以从案例1中老师向小A妈妈的建议和案例2中老师为家长设计提问看出,教师非常清楚孩子的年龄特点,并有专业的教学策略。 3.教师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 案例1中老师初次向小A妈妈反映小A情况时家长是不承认的,因为家长面对的是自家孩子,她没有对比的参照物,此时如果老师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老师改用请妈妈平时多注意与孩子进行眼神的交流,意在让妈妈自己去发现孩子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意味着老师处理日常对话的管理能力,也就是家园沟通测评表沟通技能板块中的“交互管理”能力非常强,她的退一步保证了沟通过程的流畅和有效。案例2中的老师用让孩子把香味带回家、向家长介绍活动、为家长设计提问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应该是家长非常乐意接受的,由此可以看出老师非常有实践智慧,这种能力便是家园沟通技能中的“建设反馈”能力。

根据研讨结果,我让两位分享案例的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责任心、专业知识、交互管理、建设反馈”的文字,因为我认为教研活动必须要调动教师多感官参与,才能真正拨动每个人的内心从而达到理解和记住的效果。

接下来,我用PPT呈现了一个失败的家园沟通案例,引导教师寻找案例中老师失败的原因。

案例3:开学后几天,我们班的小B在午睡起床后吐了,我连忙打电话给她妈妈反映此事并要求家长早点来接回孩子。小B妈妈在电话那头问“小B今天中午吃了什么?怎么会吐啊?”当时我因为带的是下午班,所以并不知晓孩子中午吃什么,因为中餐是早班教师负责管理的,便随口问了班里的阿姨,阿姨告诉我答案后我就在电话里转告小B的妈妈。过了不久,小B妈妈来幼儿园接孩子了,脸上明显有了不悦。当天晚上,便有家长告诉我,小B妈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说幼儿园老师太不负责任了,连孩子中午吃什么都不知道。之后,我总觉得小B妈妈和我之间好像有隔阂。

分析

自我测评之后,老师们对测评表中的项目和等级指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也有老师对家园沟通能力的高低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在家园沟通这件事上还是做得不错的。通过剖析成功案例,老师们对家园沟通能力的构成和蕴含的学问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高质量的家园沟通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沟通技能、沟通 情感 协同作战,也是值得学习和探讨的。不知不觉中,老师们参与研讨的兴趣增强了,专注程度更高了。案例中两位老师表现出的实践智慧让参研教师非常叹服,纷纷表示她们俩的做法在以后的家园沟通实践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而对失败案例的分析又进一步让教师明确了家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在家园沟通过程中教师沟通 情感 的带入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和作用.

3.第三部曲:迁移运用,改进方法,对话表演

最后,我让两位教师分别扮演教师和家长表演了家园电话联系的对话过程,让教师感受家园沟通中教师使用恰当的词语和语气语调的重要性,并就此展开评价,并探寻更适宜的表达方式。

分析:

有效的教研活动,要能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还要能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研究的是“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提升”,通过层层递进的教研过程,形成了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教师解决家园沟通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而最后为家园沟通失败案例设计后续的行动方案并表演家园沟通对话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安排的。大家群策群力,设想了种种策略,并表演了与小B妈妈的对话。相信通过这样的教研,教师能不断反思和更新自己的认知,并把认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获得能力的提升。

四、对提升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案例分析式”园本教研的反思

1.基于问题的教研才是真教研。

本次教研活动聚焦的问题是提升教师的家园沟通能力。这次疫情使全世界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幼儿园而言,最显著的变化便是面对面家园沟通的机会少了,家园合作似乎有了一些障碍,所以对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而教师在线上进行家园沟通时呈现出来的问题是急需要专业引领和研讨解决的。我想,立足于实际的园本教研,不是追求高起点和盲目创新,而是要脚踏实地解决幼儿园存在的实际问题,真正为改善实践服务。这样的教研才是切实有效的,才会有针对性,教师才会在教研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2.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教研活动。

有效的教研方式应便于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参与活动,应能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本次教研设计的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最先的自我测评,非常自然地把教师带入到了研讨的主题中,帮助教师形成了家园沟通能力结构的初步认知,之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都来自于教师的工作实践,而且能体现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方方面面,与测评表中的测评要素一一对应,通过案例分析,引发了教师对家园沟通能力更深层次的思考。而最后的设计后续行动方案和对沟通对话的表演便是对研讨经验的迁移应用。三个环节安排了不同的任务,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被“卷入”教研活动中,所以全程都在动手、动脑、动口,真正参与到了教研活动中。可以这么说,本次教研的组织方式是非常适宜和有意思的。我作为园本研修的组织者,一定要研究教师,针对问题选择合适的教研方式,才能保证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开展有效的研讨而真正受益。

3.让后续的实践和思考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陈红红. 教研现场三部曲——关于“环保创意美工”教研方案设计与思考. 园本研修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