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水河的位置之争

如题所述

妫水,古水名。关于妫水,古文献记载较多。《史记》曰:“舜居妫汭,内行弥谨。”《魏土地记》:“妫州有妫水,水源于城中,外城有舜井,城北有历山,山上有庙。”《尚书·尧典》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旧唐书·地理志·妫州》曰:“隋涿郡之怀戎县,贞观八年改名妫州,取妫水为名。”《陈杞世家》记载:“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唐《括地志》记载:“妫州有妫水,源出城中,耆旧传云‘即尧厘降二女于妫汭之所。”《山海经》记载:“妫,水名,舜之居地也……舜为庶人,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
妫汭有多种的解说,有人说指妫水与汭水两条河,有人说指妫水弯曲处。或说在山西,或说在怀来与延庆。198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妫:水名,在河北。汭:河流会合或弯曲的地方。妫汭:即妫水弯曲的地方。
对炎、黄、尧、舜文化做过专门研究的张家口文史作家曲辰在他与任昌华二人合著的《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阐述:“潘城为尧、舜时都城,舜之故乡,其西北三里有历山即舜之为民时耕耘处,斯山不仅有舜庙,而且有尧庙及瞽叟祠。唐尧、虞舜庙在一处,以尧庙为主、居上,舜庙次之,居下;瞽叟祠另建在一处,为舜之家祠。在潘城中,潘泉处于城西南的城墙角下,出泉之水即妫水,妫水东北流经城中拐弯处,即妫汭——《山海经》所记之‘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的女子国。”上古时的国一般指城,有城墙的都为国,城即国。
并不是如有的人所记的,是山西境内的两条河 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老城南,即今永济西北的涑水河。
《说文解字》对“妫”的解释是:“虞舜居妫汭为氏”。妫汭,就是妫水曲的地方。传说上古之时,尧欲禅位于舜,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舜将二女安置在妫水之滨。为什么叫妫水呢?传说当时有野象为害人类,舜欲制服野象,但几乎被野象所杀。在娥皇、女英的帮助下,舜最终制服了野象,后人就把舜帝服象而居的地方叫作“妫”。“妫”者,从女,从为。女者,尧的女儿,舜的妻子;为者,以手牵象,象服于人。所以,最初的妫字,形似女子手牵大象。 可以说没有妫水,就不会有古舜初都。因为舜在称帝前在历山上种地,在雷泽畔打渔,在河边烧陶都离不开水,没有水,舜就不会在这里驻足,更不会选择这方土地做为初都。妫水,挽住了舜的足迹;妫河,保住了一方风水。妫水,是尤其该大书特殊的一条河流,是舜文化的源头,也是验证舜初都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载体。
关于妫水,古文献记载较多。《史记》曰:“舜居妫汭,内行弥谨。”《魏土地记》:“妫州有妫水,水源于城中,外城有舜井,城北有历山,山上有庙。”《尚书·尧典》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旧唐书·地理志·妫州》曰:“隋涿郡之怀戎县,贞观八年改名妫州,取妫水为名。”《陈杞世家》记载:“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唐《括地志》记载:“妫州有妫水,源出城中,耆旧传云‘即尧厘降二女于妫汭之所。”《山海经》记载:“妫,水名,舜之居地也……舜为庶人,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
妫汭有多种的解说,有人说指妫水与汭水两条河,有人说指妫水弯曲处。或说在山西,或说在怀来与延庆。确定不了妫水与妫州,也就以难以确定舜帝初都。
对炎、黄、尧、舜文化做过专门研究的张家口文史作家曲辰在他与任昌华二人合著的《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阐述:“潘城为尧、舜时都城,舜之故乡,其西北三里有历山即舜之为民时耕耘处,斯山不仅有舜庙,而且有尧庙及瞽叟祠。唐尧、虞舜庙在一处,以尧庙为主、居上,舜庙次之,居下;瞽叟祠另建在一处,为舜之家祠。在潘城中,潘泉处于城西南的城墙角下,出泉之水即妫水,妫水东北流经城中拐弯处,即妫汭——《山海经》所记之‘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的女子国。”上古时的国一般指城,有城墙的都为国,城即国。
198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妫:水名,在河北。汭:河流会合或弯曲的地方。妫汭:即妫水弯曲的地方。并不是如有的人所记的,是山西境内的两条河。
所以,我们认为,既然妫水在妫州,那么妫水弯曲处必定在妫河边。既然妫水出之潘泉,那么,无需再争辩,河北涿鹿保岱古城的妫汭也就是舜的出生故地与家园了。找不到这些确凿的证据,没有人敢硬把帝舜的故乡拉到这里来。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千多年,当地除了清康熙年间修了志书外,之前都没有任何记载,而那本《保安州志》上所记的一些景观到今天又被说成谬误。比如,此志记载:“龙湫即阪泉,一名黄帝泉,在保岱堡。为州八景之一,今废。”“涿鹿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黄帝所都。旧名涿鹿县,今为保岱堡。”保岱原有一座大照壁,上写着“竹鹿高照”四个大字。自黄帝城确认在州七十里处后,保岱人惊讶、落寞、疑惑、缄默了好多年。因为他们一直以为自己的家乡就是黄帝城,就是涿鹿县,日日见的山就是涿鹿山。即然不是涿鹿县城,又不是黄帝城,到底是一处什么样的景观呢?尽管现在已经确认保岱古城是汉潘县城、隋怀戎县、唐妫州城,到底是不是古舜都城又成了一个迷团,许多人早已不敢触及这类话题,唯恐再说错。还是先说妫水吧!
总之,妫水是一条河,是一条古老的河,一条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踪迹的河,一条只在史志典籍中存留下名字的河。妫水是三千二百年前一条从古舜初都穿城而过的河流,它源于妫泉,即汉代时的潘泉。这眼泉水日夜不息地汩汩涌出,盘旋回还地溢聚,形成的河流润泽出这片青绿山水,孕育了宝带(舜时名)这片水草丰美的诸沃之野,催生了这方风水宝地。是妫水吸引轩辕黄帝来这里治水,神农炎帝来这里采药垦田。是妫水留住了尧、舜寻觅的目光,开始在此筑城建邑。妫水,与古城保岱是一种互生共长的紧密依存,二者一起兴一起衰一起走向繁荣或没落。
妫水是有故事的。两千多年前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写《史记》前来此考察过,访问老人,请他们讲炎黄尧舜的故事,然后在《五帝本纪第一》就写下舜一家人住在妫水拐弯处,一家人都言行谨慎,克守本分的信史。《尚书》记下了尧派两个女儿九个儿子到舜身边考察舜的言行举止,舜命令二女住在妫水拐弯处自己家中,做了个女官,职责就是无微不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九男被舜感化的也非常忠诚不二。《山海经》中说,二女住的地方名女子国,四周都是水。一则足见妫水很大,二来说明舜一家住的地方在水中央一片高地上,四周绿树掩映,花团丛簇。
要说舜都宝带的盛衰兴落,就得先说妫水的存亡枯荣。水活则山青,水富则地肥。妫水潺潺湫湫,从妫泉一圈圈溢出,灌满泉东的大鱼池,又跌了几叠,再注入妫水河,即后来的小沙河。早年间的妫水没有一丝儿杂物,水银一样晶莹透剔,在古城中曲曲折折地环流,洇染出古城中的鹅黄菜田、油翠麦地,郭外的座座葱绿果林梨园。河水清澈见底,卵石累累,红的白的黑的灰的如蛋似球,随水流铺陈二三十里,顺手捡起一把都是五颜六色。抓石子是女孩子们爱玩的游戏,有一种游戏的名称叫“擦子儿”,用七粒最圆的麻雀蛋大的石头,一粒扔上去,赶快从地上的抓几粒,再接住上面的一粒。那时,女孩子们的衣服口袋里都装着七粒小石子。大人和男孩子们爱下石子棋,一有了空暇时,就或蹲或坐在地上,划一个棋盘,顺手从地上抓几粒石子开战,玩完了棋盘与棋子都扔在那里不管了。那时的庙前主街或戏台前的台阶也大多用石头垒砌出来,层层叠叠的石墙呈之字形盘旋,光光滑滑的石头梯坡,一条条漫延进曲折的高门砖墙黑瓦大院。到处是河卵石,说明昔年水大雨多。由于古城就在西边的釜山余脉脚下,每到雨季,连绵群山的洪水全部灌进古城,所以,从前除了妫水河,古城南还有环城的窑湾河,河床上也是滚石累累。城北有二道沟河。历山下还有漯水支流窑头河,几条河携手分流着山洪,也同心合围着古舜初都,护卫着这方古老的先贤圣地。这些城外的河不在人们的视线中,所以总是会被忽视掉。只有穿城而过的清莹莹的妫水,越发显得尊贵,眼珠般地爱惜着,赞美着,被后人无数次地讲说着……
有三千多年阅历的妫水,有多少见闻,多少传奇啊!一切都不可知了。然而,可以想像那时河面宽阔,漫延到四方,住在水中央的舜带着人种田、打鱼、烧陶,都离不开水。舜的两个贤惠的妻子,也会在一早一晚到河边浣洗衣物、洗菜。她们是帝女,受过严格的家教,有高贵的道德品性,她们从不轻薄地与人打情骂俏,更不会轻易地在人前出头露面。舜在劳作后闲暇时,会在有月光的夏夜,坐在妫水河边,弹起尧赠给他的琴瑟,抬头看着远处自己曾经牧牛的黄阳山上的祥云,情不自禁地唱起自己谱写的《卿云》之歌来:“卿云烂兮,纠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那时的舜是多么地安然恬静啊,天下太平,世风日上,人心思善,物阜民丰。在尧的治下,舜的身边,华夏古国进入继炎黄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舜心中那个“上下咸和,百工致功,百谷时熟,百姓亲和,凤凰来翔。”“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的社会渐渐形成。
……
保岱古城中六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得这条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水面还有一丈左右,滋润着那片古地上果林如带,梨园似裙。杏、桃、枣、沙果、滨果、黄果、海棠、应有尽有,槐、榆、杨、柳、椿树层层次次,林林立立,环绕着古城,填满了空处,城郭房墙都藏掖在林树丛中。妫水河分三个分支,渠引坝拦,塘蓄湖存,浇灌着保岱古城数千亩田园。往东北去的那一支,一关进入城中一麻湖中,另一半沿着老柳环抱的小学操场向北,注入一大片果林,出果林再往东,是一座很大的水打磨房,水流击打着安在地下的水车的巨大风叶,日夜叮叮当当地碾米磨面。其余两支分头向东向北去浇田灌园。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后期,妫水已经非常细弱,奄奄一息了。河面只剩三尺宽,但是那水仍然透亮地如清漆似琉璃,永远像弹着琴一样淙淙溅溅地响,丝绸般涟涟漪漪地淌,孩子般欢快地在大地上奔腾着,河床上的五色河卵石、白色小鱼、黑色小蝌蚪等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水中没有一点纸片类的杂物污染。夏秋季,全村的女人们都集中到河边洗衣服,渴了就喝河里的水。男人们下地回来,先到河边捧着喝一阵水。牛们马们羊们,更是不用领不用赶,从外边回村直奔河边而去,先饱饱地饮上好大一气甘甜清凉的河水。妫水流动的年代真是令人缅怀啊,缅怀那种世风纯朴,那种环境洁净,那种人心和善,那种天地合一。
妫水叮咚了几千年,因为它的畅怀喂养,培育出古城山环水抱的伊甸园,最美的好时光。
之后,汉在此设县治,唐朝设州治,人民公社、乡政府,一代代人都是看中了这长河,这股长流水孕育出的葱茏翠碧来此常期驻扎。操着各种口音的山南海北的人都来这里的中学、小学教书,来这里的政府机关工作,来这里的电影院、邮电局、信用社、商店工作。随着县级化工业、造纸业、酿酒业的兴盛时大量用水,地下水被四外截潜断流,妫水河终于和许多河流一起干涸了。由于这妫水河的消失,畦畦格格的菜田麦地、蔚蓝色的鱼池、一园园果树、无数的老柳树老槐树跟着一起消失了。
乡村没有了长流水,古城没有了翠碧色。尽管它曾经养育了这方尧舜后人几千年,护佑了尧乡舜都这块圣地几百个世纪,都抵不住时代更替,历史改写。妫水干涸,一如大树老根枯萎,所有的繁华都跟着凋谢落尽。到了现代,人们更追求快捷便利,连乡政府也搬离了这里,沿公路而居,所有的国家机关,政府部门都弃下这座早已荒废的古城,远远地逃离渐渐的贫脊荒芜,古城更加寂寞冷清。
从古至今,人类选择居地,必定要先看有没有水源,是水挽住一代代人的目光,是水牵扯出了人们富足的期盼。没有充足的水源,人们绝对不会停留下来世代居住;没有丰沛的水泉,人们就会绕道而去。舜时的人们选择这方山水做为永久的家园,首先是看准了妫水的充足,不仅能供人畜长远饮用浇灌,还能栽花种树,培植五谷五果,人富景美,可以随心打造一派花香鸟语的田园风光。后人们别此而去,一则因为有人为富不仁,造下天大罪孽,二则因为没有了这一河水,没有了那一幅诗意的人文环境,没有了人杰地灵的万千气象,失却了迷人的天然魅力。
妫水,保岱古城的生命水源,富庶之根,生机勃勃在水,贫穷落后也在水。
如今,古城内的妫水河床打上水泥,成了贯通古城东西的主街,成了五天一次的集市。在这条河道上,原来每逢雨季,上面的洪水泻下,能冲出河床上的滚滚累累的鹅卵石,夹杂着数不清的黑色棒形银砂石与古陶器碎片。如今,不见了妫水,不见了池塘,不见了麻湖,不见了大片的果园菜地,不见了老柳树,也不见了浣衣女,舜都古城与别处一样沦为荒乡僻野。 现在,怀来县与延庆交界处也有一条妫水河,那是因为唐长安二年,把妫州治移到现在已淹没的官厅水库下面的怀来大古城的绿故,到那时,妫水在宝带这座古舜都已流淌了一千二百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