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五岁 多动症都有哪些表现?

如题所述

在美国,10岁以下的儿童中有6%-10%患有“多动症”。这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症状常常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集中时间短。“好动”不等于“过动”,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好动就断定孩子患有“多动症”。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家长需要到专业机构检测并治疗。孩子一般的好动,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整来改善。一、“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上课时坐不了五分钟,总要动来动去,非常担心孩子今后的学习。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如果了解一些孩子生理发展特点就不会造成如此的焦虑。4~5岁孩子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肌肉收缩力差。如果要孩子正襟危坐没有必要,反而有害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因为孩子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肌肉会长时间保持一种紧张状态,会影响肌肉的发育。孩子在保持一种坐姿觉得累,他自然会换一种坐姿,不同的肌肉群轮流“值班”,紧张与松弛也得到轮换,这也有利于血液的供给。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高级神经系统未得到充分发育,他们的神经系统活动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所以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好动、自控力差、经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二、解决孩子“好动”的三种方式1、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当孩子沉浸在故事中时,孩子就会安静下来。当然,要让好动的孩子喜欢阅读要费一番周折。家长可以寻找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给孩子创造一个利于阅读的氛围,比如自己带头看书或和孩子共阅一本书、创造安静的读书氛围,和小朋友比赛阅读,教孩子把看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进行正向强化,等等。2、让孩子欣赏音乐。音乐使人心灵澄静。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使孩子的“好动”得到缓解。比如轻音乐《希望的旋律》、《春野》、《森林狂想曲》等。3、在游戏中矫正。家长要给孩子游戏的时间,如果孩子没玩伴,家长可以给孩子找玩伴,还要给孩子创造玩游戏的环境。孩子游戏时家长可以适当参与会指导。总之,家长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创造。有些游戏还可以矫正孩子的“好动”。如“木偶人”游戏。几个孩子一边蹦蹦跳跳,一边齐声念着:“我们都是木偶人,不会说话不会动!”话一说完,大家就立即静止不动,不能说话。谁先动或说话,就犯规,要受到惩罚。三、给家长的三点忠告1、加强孩子的“规范”教育。孩子一般缺乏组织纪律观念。他们经常“为所欲为”,不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不知道这件事情适合这个时候做,不适合那个时候做。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对“规范”反复教育和强化。2、多用正面的评价语言。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当发现孩子的难得安静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强化。即使孩子做得不好,家长也要用放大镜去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用正面语言加以评价。比如孩子今天看书时只坚持了三分钟,不同的家长可能对此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其一,“你这孩子,看书坚持不了三分钟,你以后还能成什么事?”其二,“呦,宝贝真乖,你看书能坚持三分钟了,比以前有进步了,继续努力!”前者的评价是否定的、抱怨的负面评价,它起来负面的强化作用。经你这么一说,孩子马上加深了印象,“我看书只能坚持三分钟。”后者是赞赏的、鼓励的正面评价,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内驱力。3、对孩子要求不要太高。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甚至苛求,很容易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严重的会扭曲孩子的心理,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埋下危机。家长眼中要有孩子,这意味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行事,对孩子的要求以“跳摘桃子”的高度为宜。“心清则静,心静则明”,家长心态放平,看待孩子也就多了几分爱怜,在选择教育方式时也就多了几分理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31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一般是不能静下心来,比较脾气比较暴躁,上课不能静静的坐四十分钟,不能集中精神,如果孩子是这样的话,最好带孩子去看看医生,自己也比较放心
第2个回答  2017-07-21
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症疾病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就是这一点了,但是往往很多家长是难以察觉的
第3个回答  2020-02-23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脾气暴躁,人际关系不好
第4个回答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