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男人的品质的诗词

如题所述

苏轼的眼中,周瑜是一个宽容大度、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他年轻有为,意气风发,既具有风流文采,又胸怀治国大略,这样的人物必定是“雄姿英发”的,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身着儒将便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气定神闲,只在说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把敌船烧得灰飞烟灭。“羽扇纶巾”是周瑜的仪态装扮,温文儒雅;“谈笑间”突出了周瑜的从容自信和非凡的胆略;“樯橹灰飞烟灭”六字再现了一场千古大战。字里行间,倾注了苏轼对周瑜的由衷赞赏。
崔宗之,相貌之英俊潇洒,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对他的描述为“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有一个成语叫做“玉树临风”,用来形容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就是出自“皎如玉树临风前”这句诗。诗人一开口就是“宗之潇洒美少年”,称赞他是美男子,气质不凡,潇洒翩翩,赞叹之情犹如江水般绵绵不绝,究竟他有多么美有多么帅呢?“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他豪饮之时,高高地举起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他喝醉之后,身姿飘摇,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他潇洒的醉态,俊美的丰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真是酒八仙之中最风流倜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估计就是“帅呆了”“酷毙了”,走到大街上,随便都能迷倒一片女生。玉树临风,这个几乎专用来形容美男子的成语,就出自他身上,可见他美的程度。
  李白的《夏日山中》刻画出一位豪放不羁、无拘无束的林中乘凉者形象。夏日炎热,即使在荫翳蔽日的山林间,仍需要摇扇消暑,所以诗人手拿“白羽扇”。也正是因为夏日,人多慵懒散漫的情绪,所以诗人有扇也懒得摇动。山林中过往的行人稀少,诗人索性解开衣襟,袒露着身体,脱下头巾、帽子,露出头顶,以沉浸在山中凉爽的环境中。“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二句中通过一个“懒”字、“裸”字,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有魏晋隐士风度;同时,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情趣。
  李白是狂放不羁的,他可以自称“楚狂人”,还“凤歌笑孔丘”,说自己本来就像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据载,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歌意在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但结合李白的身世经历来看,李白是崇尚积极入仕的,和楚狂隐而不仕的人生态度截然相反。李白在这里自称“楚狂”实是借以表现自己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痛苦,而“笑孔丘”中的“笑”则郁结着李白一生的辛酸与愤懑。从这方面看,此二句并非是李白自比楚狂,嘲笑孔丘,而是以孔丘自比,托孔丘以自伤。
  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却久》“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勾画出一个借酒浇愁的词人自我形象。“日日病酒”,可见惆怅之深之重;“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既然醉酒已经致使身体痛苦,那么就不要饮了罢,但词人却冠以“不辞”二字,愈见感情之执着,正是“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饶宗颐先生评此二语“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鞠躬尽瘁”出自感人泪下的《出师表》,用到这里说明冯延巳的悲苦不是个人的闲情,而是为天下,为国家,为黎民。
  冯延巳刻画的是一个甘愿承受愁苦并再所不辞的愁者,而黄景仁的《癸巳除夕偶成》一诗,也是写一个心有愁闷忧虑之人。“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两句,写诗人因“忧患”情绪而产生的独特行为,刻画出一个忧心忡忡而又孤独寂寞的人物形象。诗人独自站在小桥上,默不作声,只是凝望着天空,盯着一颗星星看了多时。“悄立”二字,看似平静,实际上却只是外表的平静,暗示的是心中的不平;“人不识”点出欢歌笑语之人不能理解诗人的忧患,突出诗人的孤独心境。末句,极写诗人的忧愁郁闷心情,显示出一种旷世的孤独。“一星如月”体现出作者的专注精神,诗人专注于一颗孤星,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正表现出其寂寞无依的心境。而“看多时”则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诗人在除夕之夜不欢享天伦之乐,却要看星多时,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的“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到底是什么令诗人彻夜仰望星辰呢?除了怀才不遇,穷途潦倒,贫病交加的身世之感,似乎还酝酿着某种危机正向社会袭来的一种忧思。作者身处“康乾盛世”,但这个繁华盛世的外表下,却隐藏了各种社会矛盾,作者居安思危,忧虑深沉。
  青春年少时代,是值得很多人眷恋追忆的年代,就像韦庄《菩萨蛮》中所写的那样,“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此为追忆当年风流情事之作。起句“如今却忆江南乐”,一气贯注,领起以下七句。“当时年少春衫薄”句及以下,是对昔日年少时光的回忆:那时身在江南,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我”穿着鲜艳的春衫,还是风度翩翩的少年郎;“我”骑在马上,在街巷间闲逛,随便摆个姿势,就迷倒满楼的歌伎。“春衫薄”三字,就是对自己当年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年少光景之美好。“骑马倚斜桥”则是对少年动作情态的描写,“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则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所以,这位公子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西方文学作品中常以“白马王子”来指少女心目中的恋人形象,本词中的男子也是骑在马上的翩翩公子,他必定要有一次浪漫的感情遇合……
  同写少年,韦庄笔下的少年潇洒风流而显轻狂,而王维笔下的少年则是豪侠任气的少年英雄,他们豪荡使气,虽崇尚事功,却功成不居,实际上这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二句,写出侠少重友情厚交谊的作风。他们率真坦荡,无须经过长期交往,相逢片刻,杯酒之间便能成为意气相倾的知己。“意气”是少年的共有性情,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有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也有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更有豪纵不羁的洒脱气质。末句最为生动精采,使人不写饮酒盛况,只点到酒楼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高楼”呼应首句,暗示了人物的豪纵之气;“系马垂柳”则以骏马和杨柳的意象,衬托出少年游侠的俊爽风致,创造一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生活情调。
  而曹植笔下的少年是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少年形象。他是“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久经征战而扬名边塞。这样一位英勇的少年,还身怀精绝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这四句,作者选用“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左、右、上、下四个不同方位,多方位地展现了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其中,“左的”、“月支”、“马蹄”,都是指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故意如此铺排,意在渲染气势,以表现游侠儿的射箭本领高强。“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二句,刻画人物动作凝练而准确,生动如睹。
  诗词中也有一些对醉酒之人的刻画,精彩的如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其中下阕曰“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描写了词人醉酒后的怪异行为。词人晚上在松树边醉倒了,便把旁边的松树认作成了一个人,和松树说起话来,可见醉得不轻。词人向松树问道:“我醉何如?”好一个“我醉何如”,把词人酒醉之后洋洋得意的形态刻画得得淋漓尽致。词人犹如在对松树说:“松兄,我是不是醉得很有风度?是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俨然把松树作为知己,向其倾吐内心的烦恼。词人以松树为友,可见知音稀少。“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词人醉后头晕目眩,看周围景物摇摇晃晃,以为是松树在晃动,像是要来搀扶自己。词人便将松树使劲一推,说道:“去去!我哪需要你来扶我!”这一连串的醉态的描写,惟妙惟肖,十分精彩,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其实所有的这些不拘形迹的醉态,都流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彷徨,反映了词人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以及消极备战态度的愤懑和不满。
  另有陆龟蒙的《和袭美春夕酒醒》,描绘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月下归人图,表现了其闲逸脱俗的高情远韵。“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承接上句的“醉倒”,写诗人酒醉睡醒之后的情景。诗人醉酒之后,睡了一觉,醒后脑袋还是有点晕晕的,一抬头,发现月亮正悬挂在天上,这才发现自己不小心睡了那么久,顿觉酒醉睡着之后的时间飞快。诗人说自己“不知”明月已经升起,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表现出其洒脱的情怀。“满身花影倩人扶”,一个“满”字,不仅写出了花影景色的迷人,还衬托了春夜月光的皎洁无瑕;“倩人扶”三字,可见昨日醉酒之深,饮酒之尽兴。诗人和自己的交心好友一起醉,一起置身于如此美妙的花月境界,闲散而舒适,自是别有一番情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9
1.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
2.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3..李煜
云一纟呙,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4.天涯海角赋
磐石易摧心难摧,
脚下狂涛,
腹内狂涛,
壮志凌云入九霄。

踏遍神州皆春色,
一代天骄,
历代天骄,
笑看人间尽风骚。
作者:白玉
5.《陌上桑》: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布,冉冉府中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