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门阀士族是怎样祸国的

如题所述

很多人喜欢魏晋风骨,觉得魏晋时期的人有个性,洒脱,超凡脱俗。专门有一个词形容魏晋风骨,叫做“尚通脱”意思是魏晋时期的人崇尚通达,洒脱。这本来是很好的事情,可是到了后来,这种风气就变味了。变成了每天嗑药,不问政事,奢靡腐化,空谈玄理的不正之风。而且中国文人祸国殃民,魏晋时期是最严重的。魏晋时期有五个不良的社会风气,直接导致了社会的混乱。
魏晋时期流行的第一个风气就是“吃五石散”这一切都是由于何晏推广五石散引起的。五石散是由白石英,紫石英等五种粉末加上中药制成的一种药剂。何晏说吃了这个东西以后会让人皮肤白皙,精神焕发,飘飘欲仙,最后长命百岁。由于他的宣传,也由于人们对长命百岁的追求,带动的上流社会的人天天吃这个东西。其实五石散确实有美容的作用,可它的副作用太大了。吃了这个东西首先不能吃热食,不能喝热酒。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五石散又叫“寒食散”。西晋的地图学家裴秀就是因为吃了五石散,然后喝热酒死的。还不能常洗澡,不能常换衣服。因为这种药会使皮肤变得非常脆弱,经常洗澡换衣服容易把皮肤磨破了。不能常洗澡,不能换衣服,人们的身上就长了好多虱子。于是在魏晋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名士走在街上见面了,一边说着话一边手伸进衣服,啪啪啪捏死几只虱子。这个可是当时很时尚的行为。再有就是吃完这个东西要到外面散步,走好长时间,把身上的热气散出去。这还有名词,叫“行散”。大家看魏晋名士笑傲山水,其实不是他们都喜欢运动,是为了把热气散出去。您看看啊,我的天呀这是种怎样的毒药,他们竟然以为这东西可以强身健体,长命百岁。我们看着这些副作用都觉得骇人听闻。魏晋名士就是这么浪。您可想而知,常吃这种东西,不早死就是好事。而且长期这样必定会腐化上层人的身心健康,进而形成不良风气,毒化整个社会。

魏晋时期流行的第二个风气就是“崇尚阴柔”由于魏晋时期战争频繁,所有人都朝不保夕,活过了今天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人们产生了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思想。而且产生了对感官美的强烈追求。魏晋时期面白无须,眉清目秀,玉树临风的翩翩美少年形象格外流行。而且审美偏于女性化。那时候的男人喜欢熏香,香味越浓越好,有的时候夸张点说身上的香味可以把恐龙呛一跟头。还喜欢抹粉,每天往脸上拍40斤粉,抹完了连鼻子都看不见了。走路的时候还要学女人一扭一扭的走,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矫若游龙”。上层社会的官员,不说应该正襟危坐,至少也要举止得体。一个个打扮的跟人妖似的,像个什么样子。他们一个个的把心思都用到这个上面,能干的好工作吗?而且这个让后人看来真的是没国体了,太不着调了也,尊严何在?

魏晋时期流行的第三个风气叫做“谈玄”。谈论的内容就是养生之道,宇宙变迁,人生百态。东拉西扯,讲究说的越玄乎其玄,越让人听不懂就越好。您说“你说的什么我一句都听不懂。”这就对了,听得懂就不值钱了。魏晋时期流行很多人坐在一起谈玄,什么都可以谈,就是不能谈论时政。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太混乱,内外战争,权力交替此起彼伏。今天这个当权,明天那个当权。朝廷里遍布着各种势力,他们彼此盘根错节。谈论政治的话,不知道那句话说错了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因此人们不愿意谈政治,就胡谈乱侃一些谁也不懂得的话。这些话不要说别人不懂,连谈玄的人本身都未必懂得。就是要这个状态,我说我的你听你的就完了。如果是一群隐士,没事说说没用的,消遣一下还可以。可问题是当时掌握政权的官员们也都流行这个。他们每天不务正业,不理政事。甚至把处理具体事务看作是很俗气,没有身份的事情。干活的那都是低等人,没有本事。看看我们什么都不用干,成天侃大山,这叫有身份。作为朝廷官员,本应以天下是为己任,谈论政治,处理事务都是应该做的。可他们却把这些工作抛到脑后。整天去谈论一些没用的东西。谈玄这个行为,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占着官位不干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看不起那些脚踏实地干活的人,实在是误国之举。

魏晋时期流行的第四种风气叫做“门阀政治”门阀政治从东汉就开始显露头角,西晋发展,东晋达到顶峰。意思就是士族门阀掌握国家政权,占据国家资源。三国时期,曹魏的陈群发明了九品官人法。原本是把人按出身,才学品行等标准分为九个等级。按照等级的高低分派不同等级的官职。每个地区设一个中正官,来品评人才。所以这个制度也叫“九品中正制”。一开始还好,后来就变成了只根据出身选官。只要出身高贵,哪怕是个蠢猪也可以官居一品。如果出身贫寒,哪怕有天大的本事,一辈子连参选的资格都没有。这些贵族官位还是世袭的,也就是说,士族贵族的子孙什么本事都不用学就可以高官得坐。那谁还会努力上进?魏晋的那些公子哥一个个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包。夏天怕热死,冬天怕冻死。走路走多了都受不了,就是一帮废物。这些人占据着国家的官位,掌握着国家的核心政权。而且是盘根错节,互相之间不断的联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国人的亲属关系没有比晋朝更复杂的。你要是看了魏晋名士的亲属表能吓死,能理得明白你就是那个。魏晋名士在朝中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关系网,使得他们的地位无比稳固。而且东晋的皇帝都是傀儡,处处受士族门阀的限制。这些士族门阀争前恐后的成为权臣,把持朝政。今天这一家倒下,明天那一家起来。皇帝被他们玩弄在股掌之中,是典型的主弱臣强的朝代。皇帝也曾经反抗过,可是因为士族的力量过于强大,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样一来,士族和庶族的矛盾,士族和皇权的矛盾必然空前尖锐。他们之间必然为了权力明争暗斗,引起社会混乱。并且大大的压制了人才,不利于社会公平。

魏晋时期流行的第五种风气叫做“唯我独尊”。魏晋时期的士族自视高贵,真的是眼睛长在脑袋顶上,是人就瞧不起。这就叫做“浪大了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海鲜。”他们看不起寒门出身的人,不仅仅是不和他们联姻,甚至不愿意和他们坐在一起。动不动就给寒门的人摆脸子看。对他们爱答不理,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那个劲儿够十五个人看半个月的。晋元帝司马睿想要架空士族的权力,起用了几个寒门子弟掌权。引起了门阀大族王敦的不满,他发动了一起王敦之乱,造成了东晋政坛极大的动荡。他们看不起底层人民,依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到处侵占百姓的田地,为自己修建庄园。整个国家的资源几乎全被他们占有。由于战乱不断,饥荒瘟疫,百姓们被逼无奈去当了流民,富裕的人家就建立起了邬堡,形成割据势力。著名的苏峻之乱就是邬堡主苏骏发起的。结果是建康城被洗劫一空,宗庙被焚毁,到处生灵涂炭。因为士族门阀侵占农民的土地,使他们沦为奴隶,佃户。这些人受不了被剥削,就引发了孙恩卢循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给了士族门阀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一群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考虑别人,只要伤害了他们一丁点权益,立马就闹事,仿佛天下就是他们的。这些人对别人颐指气使,希望所有人为他们当牛做马,对他们点头哈腰。他们怎么欺负别人无所谓,只要有人让他们稍有不满马上就压制。那个社会这样的人多了也受不了。

这就是魏晋名士,他们服食丹药,矫揉造作,制约皇权,压制庶族,唯我独尊。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占据国家资源,浪费国家财富,霸占政府官位,挑起阶级矛盾,压制底层人民,破坏农民生产,煽动政治斗争。实在是社会毒瘤,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最大祸害。怪不得两晋社会那么混乱,就他们的这种做派没个招不出意见来。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不正之风还传染,南北朝的时候也是这样。侯景之乱充分反映了士族门阀的那种自私,虚伪,百无一能的本质。如果这些人有点良心,有点本事局势也不至于闹得不可收拾。北魏太武帝发起的国史之狱,也是为了压制无法无天的士族门阀势力,结果是大大的打压了士族门阀。河阴之变表面上看是尔朱荣滥杀无辜。但是如果不是那些士族对待边将太恶劣,引起了他们强烈的不满,我想这个恶性事件就不会发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自己种下的苦果,要自己咽下去。

大家可以看出,曹魏直到南北朝的士族门阀势力已经爆发出了可以毁灭宇宙的杀伤力了。多少动荡都是因他们而起,他们引发了多少悲剧,其中又有多少生灵涂炭,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兵士战死。如果一个社会的上层都不问政事,只会空谈。如果一个社会的上层都矫揉造作,举止失当。如果一个社会的上层都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如果一个社会的上层都尸位素餐,不学无术。这个社会还能好得了吗?所以我们要以魏晋士族门阀为教训,以后不要重蹈覆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