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拿巴家族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法国东南部地中海科西嘉岛(Méditerranée Corse)上,24岁时在拿破仑一战成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将军。
1799年11月9日,在大革命中迅速崛起的年轻将军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掌握政权。在法国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官,后又改为终身执政官。 1804年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世加冕。并废止共和历,恢复格里历(即公历)。
拿破仑上台后的首要问题就是暂时结束多年来的战争,他同俄国人讲和,与奥地利人缔结《吕内维尔条约》(Traité de Lunéville),与英国也达成了和平协议。 但在欧洲封建贵族眼中,拿破仑仍然是一位恐怖的人物。 1803年,英法之间再度发生战争。为战胜法国,英国不断寻求盟国,组成新的反法同盟。1804年5月,拿破仑称帝。次年,奥地利、普鲁士和英国签订盟约,俄罗斯也随即加入反法同盟。新生的拿破仑帝国面临当时欧洲最强国家的联合夹击。
此时,拿破仑也在为入侵英国积极准备。他在海峡沿岸集结大量兵力以及几千条帆船和驳船,让部队进行海上和登陆两栖作战训练。拿破仑率军不断打击英国在欧洲大陆的盟国。他率部队从乌尔姆向东推进,在摩拉维亚突然袭击俄奥联军,取得了奥斯特利茨大捷。这次大捷之后,俄国残余部队退入波兰,奥地利与法国缔结了和约,拿破仑从奥地利取得威尼斯地区, 把威尼斯并入了受他控制的意大利王国。 1807年,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国与普鲁士边境涅曼河的一个木筏上进行私人会晤。 在会谈中,拿破仑想方设法打动亚历山大,抨击英国是欧洲一切纠纷的制造者 。会谈结果 ,双方签订《提尔西特条约》:法兰西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结成了反对英国的同盟,这一同盟在表面上维持了5年。但亚历山大很快发现,他在这个同盟中赢得的不是和平,而是时间。 与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取得的辉煌胜利相反,1805年10月,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再次败于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眼见从海上入侵英国已成泡影,拿破仑将对英战术转向经济战,对英国实行严格的“大陆封锁”,不准英国船驶进欧洲各港口。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与他结盟的或附属于他的欧洲任何地区输入英国货物。第二年,他根据《提尔西特条约》, 命令俄国和普鲁士加入“大陆体系”。几个月后,曾经与英国一道加入“反法同盟”的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相继向英国宣战。拿破仑还要求葡萄牙和丹麦两个中立国也加入“大陆体系”,但一直唯英国马首是瞻的葡萄牙拒绝服从命令。为了惩治葡萄牙,控制整个欧洲海岸线,完善“大陆体系”,拿破仑率军越过比利牛斯山,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这场战争使得法国陷入了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泥沼,英勇无畏的西班牙人民拖住了拿破仑30万精锐部队。 与此同时,英国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稳住其欧洲大陆最后的这座桥头堡,不断增兵援助葡萄牙军队和西班牙反法游击队。
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其财政储备足够帮助欧洲各国政府打败拿破仑。(在当时,法军的军服也是英国制造的。)在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各国人民也越来越不安定,越来越想获得民族独立。(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思想开始在被统治国广为流传。)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他的法国盟友很不满意,因为他除了于1809年吞并芬兰以外,再没有从联盟中得到什么。 拿破仑采取的措施
1.对内巩固了资本主义政权,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民法典)
2.对外多次打败了反法同盟军队,并趁机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但也激起欧洲其他地区人民的反抗。 拿破仑第一次退位
1811年,俄国正式退出“大陆体系”,英俄恢复商业关系。拿破仑决定率军远征沙俄。他在东普鲁士和波兰集中了一支70万人的大军,于1812年6月侵入俄罗斯。9月,法、俄两军在博罗季诺会战,俄国军队在库图佐夫公爵的指挥下成功阻挡了法军的攻势。在攻入莫斯科后,拿破仑才发现他占领的是一座空城。莫斯科人用烈火迎接了这位皇帝,拿破仑醒来后看着被火光映红的天空不禁大喊:“烧掉自己的家园!……多么野蛮!这是什么样的民族呀!”俄罗斯的寒冬让拿破仑吃尽了苦头,在进入俄国的61.1万法军中,死于战争伤亡、饥饿和被风雪折磨的有40万人,被俘10万人。
与此同时,欧洲所有反拿破仑的力量又重新集合起来。 俄军尾随法军挺进到中欧,普鲁士和奥地利也转而与沙俄联合作战,意大利也爆发了反法暴动。英国军队在威灵顿的率领下越过比利牛斯山, 进入法国本土。1812年12月,拿破仑秘密离开在俄罗斯风雪中艰难撤退的军队,依靠雪橇和马车穿越欧洲到达了巴黎,组建了一支新军。但是新军缺乏训练,随他征战多年的许多优秀军官又在西班牙和俄罗斯的战争中大批伤亡。1813年10月,法军在“莱比锡会战”中被击溃。第二年4月,拿破仑宣布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海岸附近的厄尔巴岛上
百日王朝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秘密逃离厄尔巴岛,在法国儒昂港登陆。海关卫兵见登陆的是拿破仑,立即向他脱帽致敬。拿破仑以洪亮的声音向当地士兵发表演说,士兵们热烈欢呼,并加入了他的行列。
1815年3月3日,拿破仑在法国登陆的消息传到巴黎,波旁王朝政府惊恐万状,立即派军队前去阻止。但拿破仑所到之处,士兵们闻风而动,纷纷加入,有的指挥官甚至不等拿破仑到来,就把自己的团队集中起来,高呼“皇帝万岁”,到前线去迎接拿破仑。
1815年3月20日晚9时,拿破仑在随从和骑兵的前呼后拥下进入巴黎,重新登上帝位。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于滑铁卢会战败于英国和普鲁士联军之手。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他被流放到英国在南大西洋中的领地圣赫勒岛。1821年,病死于此。 法兰西第二帝国于1852年12月2日建立,1870年9月4日废除。 1866年面积扩展到550,986平方公里。1860年代,普鲁士的崛起令法国深感不安,最后两国因1870年的7月危机酿成战争,国民议会被人入侵,共和派代表莱昂·甘必大在巴黎大会堂宣布帝国灭亡,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皇后欧仁尼逃离杜伊勒里宫,到达英国,正式结束了被废除的帝国。国号法兰西帝国。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翌年1月14日颁布宪法,加强总统权力,削弱议会的立法权。1852年11月 7日,元老院颁布法令建议恢复帝制。随即举行公民投票,绝大多数表示赞成。12月2日宣布恢复帝国,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皇帝,称拿破仑三世。
根据多次补充的帝国宪法,皇帝是国家元首,统率军队,有宣战、媾和、结盟、订立商约和特赦,任命政府与地方官员,批准公共建设工程,决定是否将法案送交立法团讨论等权力。帝国立法体制分成 3部分:参政院由皇帝任命,约50人组成,任务是维护宪法与保证皇帝统治,它准备法案和审查法令修正案; 凡年满21岁并在某地居住超过半年的法国男子皆有选举权,立法团由选举产生的 200多名议员组成,它的主席和副主席由皇帝任命,立法团仅有权讨论和表决法案;元老院由皇帝任命,由约100名亲王、元帅、主教组成,批准立法团通过的法令。大臣们执行皇帝命令,各自对皇帝负责。参政院对省长实行监督。地方政权掌握在省长手中,他们领导全省警察,控制社会舆论。帝国时期重要官员有内政大臣C.-A.-L.莫尔尼,财政大臣A.-M.富尔德,军事大臣A.J.圣阿尔诺,后期有E.鲁埃和┵.奥利维埃。
第二帝国经历了由专制统治向自由主义、议会政治演变的过程。帝国初期,拿破仑三世实行个人专权,致力于巩固资产阶级秩序。政府在一些省内实行戒严,封闭共和派俱乐部,解散工人组织,查禁进步报刊,利用天主教会加强控制学校。1852年后,法国工人运动一直处于低潮。60年代,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反动专制制度难于继续维持。因此帝国后期开始实行改革,逐渐向自由主义政策演变,以求缓和国内矛盾,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皇帝经立法团同意方可批准追加拨款,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勒霞白列法》等。1870年初,奥利维埃奉命组织自由主义内阁。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议会权利有所扩大。
经济方面,帝国实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建立了大工业,重工业中机器生产普遍代替手工劳动,生产不断集中,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金融资本的发展尤为突出、巴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G.-E.奥斯曼领导下,巴黎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进行多次对外战争。法国在 1853~ 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奥斯曼帝国与撒丁王国反对俄罗斯帝国,击败俄国后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后又联合意大利反对奥地利,得到萨瓦和尼斯。1860年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50~60年代第二帝国还派遣军队侵略中国、叙利亚、墨西哥、印度支那和非洲,掠夺大量财富,建立了若干殖民地。
克里木战争后至 60 年代初是第二帝国发展的顶点。但是,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共和派加强斗争。第二帝国支持罗马教皇阻挠意大利统一、武装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奥战争中支持奥地利等一系列失策,使法国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国内危机和重夺欧陆优势,1870年7月19日法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法军战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4日巴黎发生革命,宣布推翻帝国,成立共和国。 拿破仑开始放松对言论的钳制。1860年11月24日,他容许元老院和立法团动议和自由讨论他的发言;报章可以出版国民议会的辩论。同时,拿破仑凭借报章抗衡日益增长、反对皇帝对意大利政策的天主教反对势力。
政府多数派开始显示逐渐独立于皇帝之迹象。 1861年,皇帝失去了在立法团休会期间向外借款的权力;财政预算案可以分段通过,而不需要以整笔金额通过。这成为了反对派对抗皇帝的新工具。往后的事件也正中反对派的下怀。
法国只能再次令意大利与波兰的人民失望。1863年,波兰起义发生,后来被沙俄政府镇压。这些挫折促使天主教徒、自由与共和主义者等反对派组成自由派联盟(Union libérale)。在1863年的选举中,反对派赢得四十席。其领袖阿道夫·梯也尔马上要求“必需的自由”。
拿破仑难以误解以上法国民意的表现,而且他在外交的挫败也表示他不能遏止如此的意见。他撤换政府部长,又任命反教会的教育部长,表示他尝试与左派改善关系。 欧仁·鲁埃担任国务院总理,被称为“副皇帝”。
梯也尔之派别是宪法所容许。以维克多·雨果为首的特赦或自愿流亡的共和分子也是不愿妥协的反对势力。所以,先前的统治阶层正在显示出他们想再从政的决心 。这种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可能会散播到大众,威胁拿破仑的统治。不过,他认为只要像以前般获得工人阶级的支持,就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1864年,法国皇帝得到保皇党的支持后,拒绝了所有自由派的要求。这个时候,美国内战接近尾声,法国工业危机即将停止。9月15日, 法国政府与教皇领地达成协议。前者承诺以卫军防止意大利攻打罗马邦。10月30日,普奥两国则在战争中击败丹麦,共同管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暂时平息了该地的问题。
拿破仑维持极具野心、却屡见败绩的外交政策。1857年,法国坚持与英国结盟,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开放更多中国港口予西方商人。 1861至63年,法国积极在交趾支那和安南建立殖民地。
1863年,波兰起义发生。拿破仑公开支持波兰人的意愿, 但完全没有军事支持,反而仅仅招来俄国的愤恨。
1863年,拿破仑曾经考虑过干预美国南北战争,但最后放弃计划,把焦点转向美国南邻墨西哥。该年,法国军队占领墨西哥城,并拥立奥地利哈布斯堡成员马克西米连大公为帝,建立墨西哥第二帝国。但是,南北战争在1865年就结束。由于美国明确表示会干预墨西哥问题,甚至向墨西哥的共和派提供军备,故此拿破仑放弃了马西米连诺。1867年, 孤军作战的马西米连诺被捕,最后被枪毙。奥地利皇室自然深感怨恨。
1863年,波兰、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和意大利的人民都要求有更多权利。面对着波兰带来的窘态,拿破仑惟有再次提出总是因为时机不佳而毫无效果的权宜之计——建立议会。这次他还是失败——英国不接受国会的理念,而保守的奥地利、俄罗斯与普鲁士坚持专制统治,绝对不会给威尼西亚与波兰自由的机会。
然而,法国的形势因普鲁士在德国称雄而变差。1866年,普鲁士在普奥战争取胜,统一了德国北方诸邦。法国在德之影响力消失。 1865年,拿破仑三世与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在比亚里茨达成协定。对方模糊地保证如若法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而普鲁士取胜,普方将让法国得到德国西部领土。结果,普鲁士是取胜了,但法国一无所得,反而多了一个强邻。
拿破仑未能取得莱茵河地区的领土,在战争后企图愿望成真。他向普鲁士要求得到原本俾斯麦承诺给出的领土,或是卢森堡,甚至加上比利时。俾斯麦把他的提议公开,结果令拿破仑出丑。1867年,卢森堡在包括法国之内的数个欧陆国家保证下,获得中立的地位。拿破仑一无所得,反而令法国更形孤立。 普奥战争过后,反对派代表朱尔·法夫尔与梯也尔谴责拿破仑犯下战略错误。埃米尔·奥利维耶解散了政府大多数派,明确表示除非皇帝赋予完全自由, 否则将不会与政府合作。奥利维耶也组成了第三党,并要求在1860年的“大法案”基础上取得更多让步。根据1864年的协定,法国即将把驻罗马之军队撤回,引来教皇绝对权力主义者的不满,担心教皇地位不稳。 后来,拿破仑也认为有必要处理“大法案”的问题,故此其后他重新赋予立法团的质询权利,并减少对传媒与集会的限制。欧仁·鲁埃想成立“皇朝联盟”(Union dynastique)作为支持帝国的政党,但未能阻止自由派反对政府。后来发生的国际大事令拿破仑不能抽身处理这些问题。
法国皇帝面对的困境难以解决。他本来希望借助赋予新闻自由与集会自由,避免在言论自由让步,并保持他收回这些自由的机会,但是最后反被自己的政策所误。维克多·雨果的Châtiments、罗什福尔(Victor Henri Rochefort,Marquis de Rochefort-LuCay)的Lanterne,以及莱昂·甘必大控诉帝国对路易·夏尔·德莱克吕兹的审判都显示出自由派与政府之对立。 那边厢,教皇绝对权力主义者愈来愈不满,而先前受保护的工业则因为自由贸易政策而不满。工人阶级不再政治中立。工人忽略了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激昂批评共产主义的理论,渐渐信任第一国际上卡尔·马克思的集体主义理论与米哈依尔·巴枯宁的革命理论。工人会议因为被禁止而变得著名——工人在社会中的解放与他的政治解放被认定是不可分开。 第一国际代表与共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就此确立。
帝国政府对此感到惊愕,并尝试同时压制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迫使他们一起开始革命行动,例如连番罢工。在此期间,1869年5月选举举行,令政府再次受挫。虽然政府打着“反对红色恐怖”的旗号,但折衷派的奥利维耶仍未被它接受。40名自由分子于116名第三党成员被选出。故此,政府必须让步,于是在9月8日把一人政府改为议会君主制。1870年1月2日,奥利维耶成为首个责任内阁的首长。 1860年代,普鲁士的崛起令法国深感不安,最后两国因1870年的7月危机酿成战争(详见埃姆斯电报)。7月19日,埃米尔·奥利维耶的政府向普鲁士宣战,而名义上的开战理由则是有关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普法战争爆发,法军多番受挫,在色当战役大败于普军。 拿破仑三世与他剩余的军士在9月1日向普鲁士投降。皇帝投降的消息在三天后传到巴黎。国民议会被人入侵。9月4日下午,巴黎的代表成立新政府。共和派代表莱昂·甘必大在巴黎大会堂(Hotel de Ville)宣布帝国灭亡,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欧仁妮皇后逃离杜伊勒里宫,到达英国,正式结束了被废除的帝国。帝国被法国国防政府取代。
路易·拿破仑在1871年3月才自愿流亡英国,在1873年去世。他的儿子、拿破仑王朝最后继承人欧仁·波拿巴在187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