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永恒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借助对永恒真理的认识促使永恒人性的发展;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向学生传授永恒真理,以便使学生认识永恒的世界,同时又使人的最高属性—理性得到发展;提出让学生学习世界名著的“名著课程”计划。

具体内容如下:

1、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2、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

3、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

4、提倡通过教学进行学习。

世俗永恒主义者同意教育进步主义的观点:记忆大量的事实信息,关注书本中的间接知识(第二手信息),不能发展理性思维。他们主张通过发展有意义的概念思维和判断来学习,手段是导向的阅读书目,有意义的西方正典(Western canon)的伟大名著。

这些书由世界最好的思想家写作,累积了关于人类核心问题的伟大会话,这些是天才的产品。他们可以被看作天才,但他们是我们,他们是我们的共同基础。哈钦斯告诉我们:

“伟大的名著是伟大的教师;它们每天向我们展示普通人有能力做什么。这些书赶走无知,探究人性。它们通常学习成功的第一次announcements 。其中大多数是写给普通人的。”

重要的是要指出,伟大会话不是静态的,这一印象可能来自宗教永恒主义对永恒主义的一些描述,或甚至永恒主义术语本身。作为人类思想变化或进步的代表,伟大会话和相关的伟大名著也在变化,因此是思想演变的一个代表,但它并不是心血来潮或最新的文化潮流幻想。哈钦斯将这一点说得非常清楚:

“在历史的进程中...新写的书籍已经赢得了自己的位置。 不提现有宗教的创办者以及最初的传播者是否是人,但其传播的对象是人。人不是自时间的起点开始就存在的,故现有的宗教都不是永恒的。

扩展资料:

影响

永恒主义教育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评比要素主义更加激进,但从整体上看,它并未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标准。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并不大,主要限于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其复古的态度遭到了许多相关人士的批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永恒主义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6
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人性不变,教育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是永恒不变的.作为现代教育哲学流派.永恒主义(Perennialism)也称为“古典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古典人文主义”、“理性人文主义”等,它产生于加世纪30年代,属于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相对的新传统派教育.
第2个回答  2016-06-30
永恒主义教育(Perennialism)。永恒主义教育是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等。
永恒主义者认为,人性是不变的,因此控制这个世界的法则也应该是不变的。教育的性质是不变的、永恒的。它从根本上否定经验的作用。虽然它强调人性不变,但是并不排斥儿童具有可塑性。它认为儿童的可塑性是有限的,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儿童都有普遍共同的本性。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人类许多活动中的一个方面,所以对教育目的的论述应该局限于教育这种活动的范围之内。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发展那些使人区别于动物的内在的根本特征,即永恒不变的人性。
在课程内容上,永恒主义强调理智的训练。在永恒主义的课程中,“那些职业训练发明的‘如何做’的课程是列在黑名单中的,其根据是它们强调技术,而不是理解;它们强调具体的技能,而不是理论”。它们认为课程应该由永恒学科组成,而且永恒学科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比如哲学、文学、历史、数学、科学、艺术等。要学好这些知识,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必需的工具或技能,主要指读、写、算的知识技能和古典的语言,如拉丁语和希腊语。
在教学方法上,永恒主义反对填鸭式、反对灌输式,主张发挥家长作用,督促鼓励孩子多做家庭作业,强调严格要求、“深思”学习,认为教室要有修道院的气氛等等。永恒主义者极力推崇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和读书,注重思想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