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屡教不改的学生

如题所述

推荐先看看这个话题中的屡教不改,顾名思义,屡教不改在这里是指犯错的学生不听老师的批评教育而重复犯错误,屡教不改实在是一种让人深恶痛绝的现象,老师的教学任务如此繁重,还要抽出宝贵的时间教育批评学生,学生却不能有所改观,岂不令人心寒?若是成年的惯偷累犯早就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了,可见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绝对应该扬鞭痛打了。然而且慢,仔细想想又有些不对,毕竟是些仍有可塑性的学生,怎么会屡教不改呢?这个屡指几次呢?古人云:一而再,再而三。今人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假如只是教育三次四次就称为屡,似乎少了些,想想我们成人有多少恶疾怪僻是一天两天消失的,我们是不是太苛求我们的孩子了;再看这个教字,其中的含义就更丰富了,是怎么教的?是和风细雨地谈心还是电闪雷鸣地呵斥?不是不需要批评,但要了解学生之后才能有的放矢,该修枝了你却除草,怎会有效?我倒认为有问题的学生更需要关心的阳光和鼓励的雨露,一个茁壮成长的生命自然会有强大的免疫力;最后再看这个改,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不可能不产生一点效果,只要你批评教育了,学生就一定会改,关键是往好处改还是向坏处改,是改多了还是改少了。譬如病人发烧了医生开了一堆治腰疼的药,你能怨病人为什么吃了药病情还加重?又譬如病人一场大病,按病去如抽丝的常理,你却一副两副药下去,非要他立马活蹦乱跳,岂非强人所难?可见屡教不改的提法用在学生身上不是太科学。
再说说学生怎么会不停犯错,学生犯错的原因有很多,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而制约学生犯错误的因素也有不少,道德、纪律,父母,学校,势均力敌的双方好比在拔河比赛,学生就是绳子上的那团红标志,要取胜,换句话说,要让学生不犯错误或犯了错误很快改正是件很费力的事,而老师只是正方队伍中的一员,即便不是普通的一员,也不能全指望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影响学生思想的因素很多,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如果非要排个顺序,第一要么是家庭,要么是社会(包括学生的各类社会关系和同学),第三才是学校,如果除去陌生人的话,最后才是班主任。学生最听谁的话?低幼年龄的学生可能会听家长和老师的话,稍微大一点的中学生绝对是听信同学和朋友的。我在工作中就发现,班主任苦口婆心几十句教育的效果,竟抵不过学生间几句悄悄话,于是学生犯错没几天就故伎重演。再加上学生自制力欠缺、家庭的放纵、社会的误导,于是屡教不改的现象就产生了。
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又该怎么办?上策是圣人之道,只要我们不言放弃,再屡教不改的学生也会转变,所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正是这个道理,在这里屡是一个无穷数,需要多少次就是多少次。有一道小学生的数学题,在一个水池中,有一个进水管有一个出水管,只要进水的量大于出水的量,总有一天池子会注满水的。老师要学做圣人,又不能堵住出水口不让学生接触社会而生活在真空中,就只能和风细雨似地不停注水(急水则万万使不得,会将水池冲毁),而且注满了也不能停,一旦停下,出水管会将你的努力化为乌有。别以为水池只有一个,运气好的话一个班会有七八位甚至十几位屡教不改的学生供你教育,你必须如救火员一样奔波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正是每一个班主任应该追求的最高职业境界,也是教育的根本之道。只是圣人之道绝非圣人之像,也就是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上帝,把学生当成信徒,那只会令学生敬而远之,何来教育之效?
下策是常人之法,这里的教即教育学生有很多技巧可用,惟有一条慎之又慎,那就是打骂学生,不是说学生惩罚不得,应该说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敢冒着风险打骂学生的老师绝对是一个想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好老师,只是这种打骂惩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未使学生转变,自己先气得肝疼肚涨,实在是得不偿失。从智力上来说,绝大多数学生是远远比不上老师的,我们只须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收服学生还是易如反掌的。比如男生讲义气,女生好面子,内向的执拗却胆小,外向的强硬却毛糙,初中生怕叫父母到校,中专生怕放学不让回家等等,了解了这些就如同武林高手抓住了对手的命们和死穴,攻城掠地,就会战无不胜。那时再遇到所谓屡教不改的学生,千万不要气血上涌急于出招,你尽可以稳住心态,以静制动,不妨沏上一杯清茶,品完三口,将学生引到花园中、草地上,问清缘由,再开口教育不迟。
凡做班主任的没有一个不愿意将班带好的,做圣人太难,班主任还有教学任务,还有自己的家庭孩子,哪一头拉下都不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圣人之道绝非最优方案;但做常人又太俗,与学生斗法确实不是什么值得大肆渲染的事情。那就不妨兼而有之,将圣人常人融为一体,我们只需有圣人之心,常人之巧就足够了,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的爱心和耐心,再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还会屡教不改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5
对待犯了错误又屡教不改的同学,我们要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老犯错误而屡教不改呢?是因为这些同学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错误。他们为什么没有真正意识到错误呢?我想,在犯了错误以后,他们的心灵没有受到震动,所以他们觉得犯错误也无所谓,或者虽然口头上承认了错误,也表示要改正,但实际上并没有去思考如何改正错误,于是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屡教不改,以致形成了坏习惯。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触及学生的灵魂,震动他们的心灵。例如,给小学生讲一些童话故事,用别的孩子屡犯错误不知改正,以致产生某种恶果(《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因说谎鼻子不断长长)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编演一些心理剧,将那些屡教不改的事例搬上舞台,让全班同学评论,使学生受到震动;还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手段。魏书生老师是这样惩罚学生的:犯小错误的同学,罚他给全班唱支歌;犯了较大一些的错误,要做一件好事来将功补过;犯了大错误,要写一份500字的说明书,这种说明书不同于一般检讨书,不是简单承认错误,而是要写明在犯错误前后及中间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错误要进行一番深刻的反思。这种方法可供我们借鉴。有时候当学生犯了明显错误时,我们也可以暂时不去批评与惩罚他,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此时学生大都会产生一种内疚感和恐慌感,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如果老师在学生犯错之后立即批评他一顿,那么这种心理压力很快就会释放。因为他觉得虽然犯了错误,但已经受到惩罚和批评,于是心理就平衡了。心理压力的释放,使他得到了解脱,他就不会再去思考犯错误的事,这就出现了屡教不改的现象。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当学生犯了错误,暂时不去批评他,他的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就迫使他不得不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只有改正错误了,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平衡。我们说宽容并不是放纵不管,而是让学生有反思错误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悟,去领会,只有自己领悟的道理才有价值。所以,我们说宽容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它是感化学生的良药,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第2个回答  2014-01-02
我们不用严刑拷打,也不用浪费口舌。(我不是老师)方法1(有点直接):能读就读,不能读就开除,看哪个学校能收!方法2:家庭不管吗?利用家庭的势力!方法3:不用暴力,“以柔克刚”吧,温柔地教育,使学生感觉自己不是没人在意。对了,您没说学生屡教不改体现在哪方面啊?!要是是学生之间:参加野营或实践活动增加之间的友谊。作业没完成方面:没做就不能在罚加,跟他说(有点小学的教育):不做作业是你的节约纸,可做了作业就是你的增长知识! 不过还是要您说说体现在哪方面,不然不好分析! 希望您看见了能说说。
第3个回答  2012-11-09
【1】及时和监护人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学生。
【2】找出学生屡教不改的原因,对症下药。
【3】积极和学生交心,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自己说。
【4】教育学生是一门因地制宜的学问,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该用耐心,恒心来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