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一百期颐的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白发苍苍;一百长命百岁。

1、出处

来源于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为政》

2、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释义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2、赏析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3、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以上资料参考 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5
三十而立: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不惑:四十岁能明白事理,不迷惑;
五十知天命:五十岁知道自己的命运;
六十花甲:六十岁六十岁花甲,指米寿;
七十古稀:七十岁为古稀之年,指人到70岁;
八十九十耄耋:八九十岁耄耋,耄耋之年;
一百期颐:百年为期颐,指百岁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