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赏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如题所述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如果我们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审视《论语》学而中的这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比照一下,我们会意外发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透过字面的含义“学到了(知识或本领)并有时间有机会在实践中去用上它、验证它并完善它,不正是值得快乐的事吗?”它倡导的是学以致用的思想,隐含的是追求真理、把握真理、检验和完善真理的思想理念,体现的是“学有所用”、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知道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汇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