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用在定语的后面,也可以用在主谓短语中间。“得”是一个助词,一般用于动作词语后面。“地”可以用在动词后作助词,也可以作为名词,表示大地(指地球表面最下方;贴近地壳的表面部分),地球等。
1、的,普通话读音是de、dí、dì、dī。
1)读作de时,是常用结构助词。如:这把尺子是小花的。读作dí时,意思是真实、确实,如“的确”。
2)读作dì时,意思是箭靶,如“目的”“无的放矢”“众矢之的”。
3)读作dī时,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将“的士”中的“的”注音为dī。
2、地有两个读音是dì、de。
1)读作de时用在动词、形容词及相关短语的后面;用在名词、副词、拟声词后面。
还作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2)读作dì时,意思是与天相对,本意为物质,后逐渐引申为土地、大地、地表。
3、得,读作dé、děi、de。
1)读作de时,用在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程度的补语之间;用在单音节动词的后面,表示可能;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可以。
2)读作dé时,表示某种状态,有“无法形容”的意味;获取(跟“失”相对);演算产生结果。
3)读作děi时,意思是需要;必须;估计必然会如此;舒服;自在。
扩展资料:
一、得、的、地的用法
这三个结构助词口语中都读“de”,但是用法不同。
1、定语后面用“的”,如:良好的习惯、一望无边的平原。
2、状语后面用“地”,如:刻苦地训练、平平安安地回家。
3、补语前面用“得”,如:做得完、洗得干干净净。
二、注意区分
1、注意区分词性。
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迅速地融洽了。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
应读de,但如将它写成同音虚词“的”或“地”,那“的”既不表示“目的”,“地”也不指“土地”,其词语之间不仅关系混乱,其表意也谬误了。同样,后一分句中的“地”,也不能写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得
1、“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3、“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扩展资料:
1、”的、地、得”的读音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2、“的、地、得”用法不同,意思有别
“的、地、得”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1)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2)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