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的现象

如题所述

赤潮是海水变色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某种或某些微小的赤潮生物过量繁殖、高度密集而引起的。它的最大危害是使海水水质变坏,破坏水产资源。

我国香港和广东海域1998年初发生较大面积赤潮,给养鱼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同年秋末港岛再现赤潮。 1998年 9月我国渤海湾出现大面积赤潮,面积达 3000km2 ;继之黄海也发现大约有2000km2 的赤潮.而且部持续有2个月之久。据估计,这次赤潮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就达到1亿元以上。

现在已知,可以引起赤潮的生物有3O余种,其中仅甲藻类生物就有2O余种。赤潮多发生在温带及热带海洋。由于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发生赤潮时的海域海水颜色也不相同。例如,夜光藻( Noetiluea)引起的赤潮,使海水呈现出桃红色,“赤潮”也因此而得名。并且夜光藻在夜间受到海水波动的刺激,可以发出磷光。而多数甲藻如Exuviaella 等所引起的赤潮,海水则呈黄色或褐黄色。

赤潮现象一般多出现在风平浪静、闷热的天气,除了海水温度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之外,化学因子在海水中的变化,也是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重要原因。

由于迳流和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海中,使海水营养盐含量骤然增加,促使硅藻类如骨条藻Skeletonema 等大量繁殖,这就会给以硅藻为食的夜光藻(在动物学分类上,把夜光藻列为鞭毛虫纲、腰鞭毛虫类)提供了丰富的食饵,促进了夜光藻的急剧繁殖,从而导致了夜光藻赤潮的发生。有时硅藻类超量的繁殖也会形成赤潮。此外.往往因为硅藻的大量繁生 ,耗去了海水中的无机营养盐时,某些甲藻则又能在氮、磷等物质缺乏的情况下生长繁殖。

通常海水在受到有机物质污染时,也会引起甲藻暴发性的增殖,从而导致赤潮的发生。

赤潮是一种局部海区灾害性的海洋现象,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受过赤潮的危害.它不仅引起海水出现异常,改变颜色,而且致使水质变坏、发臭,恶化了海洋环境条件,是海洋环境污染的一种危险信号,也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对海洋渔业及海产养殖业危害极大,尤其对近海网箱养鱼、滩涂养殖业危害极大。例如,1998年初香港海区发生的赤潮,使不少养鱼户经济损失惨重,长达近一年的时间还不能复业,除此以外,由于赤潮对环境的影响,发生赤潮的海区,还严重地损害了滨海的旅游事业。

由于引起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同,它们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

一种是在赤潮生物大发生后,耗去了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大面积海水处于缺氧状态;或因赤潮生物(如夜光藻等)众多粘附在鱼鳃及滤食性贝类(如贻贝Mytilus、牡蛎Crassostrea等)的鳃片上,阻碍了它们的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在南非、印度和日本海域都曾发生过。

另一种是赤潮生物能分泌大量的毒素,致使鱼、虾、贝类中毒死亡。例如美国佛罗里达沿海曾因短裸甲藻Gymnodinium breve 等引起的赤潮,这些藻类所分泌的神经毒素,直接杀死了大量鱼类和其他海产经济动物,有人曾对此进行试验,将裸甲藻毒素稍加提取,然后注入实验动物体内,其结果对动物的心脏肌肉、呼吸中枢立即产生毒害作用。在美国加利佛尼亚海域有一种膝沟藻 Goniaulax catenella 分泌的毒素,其毒性是古柯碱的10万倍。有些赤潮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可在海水中延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往往在出现赤潮后期或在赤潮消失后,还会继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的毒素,尽管不引起海产经济动物大量死亡,但可在海产动物体内积累,如果人或其他动物吃下这些海产动物,就会产生中毒甚至死亡。

日本的播磨摊海域,曾在1年中发生3次赤潮,使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在我国近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常有发生,

赤潮现象也屡见不鲜。1998年香港海域在1年内就发生2次赤潮;大连港、珠江口,以及黄渤海的港口,河流入海口都曾有

过赤潮发生。

赤潮现象已成为当今袭扰众多沿海国家的海洋灾害。因此,近年来很多国家十分重视对赤潮的研究,对赤潮生物毒害海

产经济动物的现象,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初步搞清了毒害的原因。就以我国农田施用数以亿吨计化肥而言,根推算,约有1/2以上属于浪费,而这些化肥却随径流进入江、河、湖、海,这是海水营养盐骤然上升的主要源头。其次是生活污水排放的物质中,洗涤剂的含量逐年增多,其中众多洗涤剂是含磷的。这些物质对海水中磷的过量富集,有直接的影响。

由此可见,要解决各入海口注入的污染源以及径流带入海水中营养盐的问题,还必须经过相当艰苦的工作,提高人们

的科学素质,制订有关法规公约等措施,方能得以解决。

总之,赤潮不仅严重损害着海域的生物资源,影响着海域的经济生产的正常发展,而且不断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防除赤潮的发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http://61.142.114.242/biology/biology/xunlun/huanjin/chichao.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3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0-13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第3个回答  2006-10-13
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

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从赤潮发生的地理特征来说,也可分为外海(外洋)型赤潮和近岸、河口、内湾型赤潮。前者是指在外海或洋区出现的赤潮。后者分别指发生在近岸区、河口区或内湾区等水域的赤潮。我国辽东湾、大连湾、胶州湾、杭州湾、深圳湾及黄河口、长江口、珠江口、厦门港等海域发生的赤潮均属于后者。

据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局长张有份介绍,赤潮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多数学者认为,赤潮生物的存在和水体的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等,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子。在海水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内湾,较封闭海湾的交汇面、峰面及排污口附近沿岸,海水出现上层温跃层,中间有逆温层或有上升流的海域,或因季风影响,出现无氧缺氧水团,强台风、大暴雨之后,盐度下降,均可成为赤潮形成的条件。
第4个回答  2006-10-13
赤潮简介

又称“红潮”,自古有之,是一种海洋生物灾害。赤潮是海洋中一种或多种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迅速增殖或聚集,引起一定海域范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一定影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流域水体营养化和气候的变暖及少雨等自然变异,赤潮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鞭毛虫类(或者假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
一、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二、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什么是水华?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