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与空调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工作原理差异

空气源热泵:电力驱动压缩机工作,把低温冷媒压缩成高温冷媒,高温冷媒经热水换热器与水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高温冷媒经膨胀阀降压后经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吸热后的冷媒被压缩机吸入,不断从空气中吸热,在热水换热器侧放热,把冷水加热。水吸收的热量是压缩机压缩产生的热量和冷媒吸收空气的热量之和。

空调:电力驱动压缩机工作,把低温冷媒压缩成高温冷媒,高温冷媒经蒸发器散热,空调主机风扇把热量排放到室外,散热后的高温冷媒经膨胀阀降压后经空调室内机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降低室内温度,吸热后的冷媒被压缩机吸入。就是这样不断把热量从室内排放到室外的空气中,从室内吸收热量,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2.供暖方式差异
空气源热泵:空气能热泵自身只是一个提供热水的设备。它供热,然后配合其他的采暖末端实现供暖,如暖气片、风机盘管、空气能地暖机、地暖管道等都可以作为其采暖末端,可以根据不同的住宅选择不同的采暖方式。
空调:无论是立柜式空调还是挂墙式空调,都只能利用主动式热出风的方式来实现供暖。
3.零部件差异
空气源热泵:热泵专用压缩机、防冻高效罐式冷凝器、带亲水膜的室外翅片换热器、有系统高压等保护控制。
空调:空调压缩机、翅片冷凝器或板式冷凝器、不带亲水膜的室外翅片换热器、没有系统高压等保护控制。
在这些零部件中,压缩机的不同是空气源热泵和空调最大差异,因为不同的压缩机决定产品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地域不同。空调选用空调压缩机,以R22为例,最大运行压力不超过2MPa,压缩机比小于7,最高排气温度不超过90℃;但空气源热泵必须采用热泵压缩机,同样以R22为例,最大运行压力达到3MPa,压缩机比达到12,甚至更高到20,最高排气温度达到110℃。这些参数的不同,要求热泵压缩机的加工精度、轴承强度、电机耐温性能等方面相比空调压缩机有数量级上的提升。
4.换热机制差异
空气源热泵:虽然都是通过冷媒来实现热量的转移,但是在最后的换热阶段,热泵是利用水来换热,而空调自始至终都是用冷媒充当媒介。一个是水循环,另一个是氟循环。水循环中,即使热泵停机,水流还是会一直在室内的管道中停留,不断散发温度。这样相当于添加了一个热量的缓冲过程。而且如果采用风机盘管或者空气能地暖机作为末端,热风是末端从热水中得来,因此整体湿度更符合人体生理习惯,并不会引发口干舌燥等“空调病。”
空调:空调采用“氟循环”,实现热量的传导。空调出风口大量排出热风,升温的目的确实是达到了,但是这种剧烈的主动式热对流方案会大幅增加人体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量,导致空气干燥,让人喉咙沙哑、口干舌燥。而且空调基本都是上方出风,如果距离人体太近,热风直吹头部体验不好,舒适感差。
5.运行方式差异
空气源热泵与空调的运行方式存在以下差异:
第一,无论是制冷还是制热,空调的工作时间较长,制冷或制热的空间较大,制成的冷/热空气容易流失,所以空调的功率一般比较高。而空气源热泵虽然是全天通电,但是当制热完成后,机组就会停止工作自动保温,这个过程不需要耗电,优质水箱的保温效果可以达到72小时以上。家用机一般每天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所以空气源热泵要比空调省电,且能更好地保护压缩机,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二,空调在夏季的使用频率高,尤其在北方地区,但空气源热泵集热水、供暖、制冷为一体,冬季运行时间较长。尤其是冬季对于热水的需求量较大,所以空气源热泵需要更长时间的运行来提升水温,压缩机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运行,因此压缩机基本都是运行在冷媒较高的区域。运行温度是影响压缩机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运行相同时间的条件下,空气源热泵中压缩机所受的综合负荷要高于空调中的压缩机。
第三,随着“煤改电”项目的大力实施,人们逐渐发现空气源热泵的诸多优势,如安全便捷、节能高效、环保美观等,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如果空气源热泵用于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则运行时间会远远长于空调的运行时间。
6.使用环境差异
空调和空气源热泵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使用。空调在制热时,环境温度最高为21℃,国标规定,最佳使用环境为21℃到-7℃。但空气源热泵则不同,对于热水机来说,春秋天也要使用,按空气源热泵的国标要求,它的使用范围是43℃到-20℃。由于空气源热泵的使用环境温度区间更宽广,所以它使用的零部件规格选型比空调要求更高。
另外,由于使用环境和目的不同,空气源热泵在温度和压力方面要求更高。空调最高出风温度也就50℃,这时候冷凝压力也就是1.8~2MPa。空气源热泵要求60℃甚至65℃,这时的冷凝压力达到了2.5~2.8MPa。百分之三四十压力差,再加上低温环境下,特别是-20℃,蒸发压力也非常低,0.2~0.15MPa,水温还是要加热到超过50℃,还是要60℃甚至65℃,这时候冷凝压力还是2.7~2.8MPa,压缩比远大于15,大于空调压缩机的压缩比使用范围。
7.执行国家标准差异
空气源热泵:主要包括家用热水、商业热水、家用采暖、商业采暖等标准。以制热量和性能系数为衡量指标,冷暖机还必须考核制冷量和能效比。
空调:主要包括家用空调、多联机、风冷冷水机组等标准,以制冷量和能效比为衡量指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区别在于:空气能热水器与空调的制冷原理相反,造价会比空调贵一些。

    相关点:

    1、空气能热水器内部构件中压缩机采用的是热泵专用压缩机;

    2、,空调系统中压力最高为18个,热泵压力最高超过28个,所以热泵铜管要比空调铜管厚的多;

    3、空气能热泵是制热水用的,相当于一个大的热水器,但是和热水器比起来,非常省电,一度电起码可以制三度以上电的热量,所以近几年发展很快;

    空气能压缩机和空调压缩机的区别:

    1、空气能上使用压缩机,压缩机工作时候的最大压缩比比较大,且空气能系统高压压力很高,个别工况条件下可能会超出现有压缩机的安全运行范围。

    2、而受限于空气能这类产品的市场容量有限,压缩机厂家都不太愿意去开发这类产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31
1、工作bai原理不同,空气源热du泵:动力压缩机工作,低温制冷zhi剂被压缩成高dao温介质,换热器通过热水换热器与水进行交换。空调:动力驱动压缩机工作,低温制冷剂压缩成高温制冷剂,高温制冷剂通过蒸发器散热,空调主机风扇散热进入室外,热媒冷却后膨胀。

2、供暖方式不同,空气源热泵本身只是一种热水供应设备。无论是立式空调器还是壁挂式空调器,只能采用主动加热的方式来实现供暖。

3、换热机制,空气源热泵:虽然所有的传热都是通过冷介质进行的,但在最终的换热阶段,热泵利用水加热热量,空调器始终作为介质使用。空调采用氟循环实现热传导。

4、运行方式不同,虽然空气源热泵全天供电,但当供暖完成后,机组将停止工作并自动保暖。家用机通常一天工作不超过2小时,因此空气源热泵比空调器更高效,能更好地保护压缩机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在相同的条件下,空气源热泵中的压缩机比空调中的压缩机高。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4-04

空气源热泵是对周围环境中的免费能源进行合理利用,依据逆卡诺循环原理,只需少量电能,通过压缩机将空气中的能量转化为可供使用的热能。它的效率很高,每消耗1千瓦电能够输送3千瓦热量,而且反向运行热泵就能给房屋降温。热泵地暖机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带来舒适的居住环境、优越的能源效率,还能促进室内空气改善,有效避免温室气体排放。

在家庭应用方面,有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空气源热泵冷暖机,因为空气源热泵冷暖机的功能和空调类似,有些外观也酷似,因此很多人会搞不清楚空气能和空调到底有什么区别,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空气源热泵

空气能和空调的区别

1、工作温度和电费不同

空气能可以在北方超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空调只能在常温环境运行;采暖方面,空气能更节能,空调相对来说更耗电。

但凡是开过空调采暖的人都知道,冬天开空调非但制热效果不佳,而且还特别费电。先不用抱怨,其实看过空调的参数就知道,这跟空调的工作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空调的工作温度在-7℃——43℃,也就是说空调在低于-7℃时是不能工作的。然而实际上,当气温在0℃时,空调就已经很难制热了,所以此时大部分空调都会采用电辅助制热,一般空调遥控器上都有电辅助功能键。因此,空调冬季制热时特别费电,所耗的电费自然也比较高昂。

至于空气能热泵,它的工作温度是在-30℃——43℃,并且采用了喷气增焓技术,能够经受住严寒冬季室外的低温考验,加之空气能热泵是利用空气中的能源制热,而不是单纯靠“电-热”转换方式制热,制热率很高,因此空气能热泵的适用范围更广,在北方冬季供暖时不但制热效果比空调好,同时也更节能省电。


2、机组设计不同

(1)压缩机:空气能热泵内置的压缩机是喷气增焓压缩机,具有良好的低温制热性能;

(2)系统压力不同:空气能热泵的压力比空调的压力高很多,所以空气能热泵的铜管要比空调的铜管厚;

(3)最高承受温度:一般而言,空调机组本身承受的最高温度不超过40℃,而空气能热泵则可以达到60℃;(4)寿命:一般来说空调的寿命是7-8年,空气能热泵的寿命则可达15年以上,按照性价比来说,购买空气能更划算。


3、采暖体验不同

(1)换热介质:虽然都是通过冷媒来实现热量的转移,但是在最后的换热阶段,热泵是利用水来换热,而空调自始至终都是用冷媒充当媒介。一个是水循环,另一个是氟循环。水循环中,即使热泵停机,水流还是会一直在室内的管道中停留,不断散发温度。这样相当于添加了一个热量的缓冲过程。而且如果采用风机盘管或者空气能地暖机作为末端,热风是末端从热水中得来,因此整体湿度更符合人体生理习惯,并不会引发口干舌燥等“空调病。”

(2)送风方向:空调一般的送风方向是从上往下吹,容易给人造成上热下冷的不适感;而空气能热泵搭配采暖末端设备,利用贴壁流原理,从下往上进行供热,创造出头凉足暖的地暖感受。

尽管空气能和空调的工作原理差不多,但由于过程最后的换热介质、送风方向不同,所以在采暖体验上,空气能热泵的舒适性比空调更好。

第4个回答  2019-12-11
1.惠菱空气能制热原理:
热泵工作原理:空调器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电子膨胀阀、连管等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循
环系统,在系统内充注一种制冷剂(即氟里昂),空调器运行后,压缩机把制冷剂压缩后变
成 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内,制冷剂蒸气将热量放给流过的水(液 化放热),
注:水就吸收制冷剂的热量使水温升高。蒸气冷凝成为 中温高压 的过冷液体。然后,制冷剂液
体流过电子膨胀阀,经电子膨胀阀节流后变成 低温低压 的湿蒸气。进入蒸发器 使其蒸发而吸收
了环境空气的热量(蒸发吸热),从而使主机吹出来的风温度变低,从而达 制热水目的。

2.惠菱空气能制冷原理: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 们之
间用 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
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 压
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汽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却介质(水或空气)放热,冷凝为高压 液体、
经节流阀节流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汽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 这样,制
冷剂在系统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节流阀是制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四大件,这当中 蒸发
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制冷剂在其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心脏, 起着吸入、
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冷凝器是放出热量的设备,将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功
所转化的热量一起传递给冷却介质带走。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
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数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实际制冷系统中,除上述
四大件之外,常常有一些辅助设备,如电磁阀、分配器、干燥器、集热器、易熔塞、压力控制器
等部件组成,它们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