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肺癌,我们应该做哪些检查

如题所述

如果有理由怀疑你患有肺癌,你的医生将使用一个或者多个方法来明确肺癌的诊断。如果这些试验已经发现肺癌,应该进行更多的试验来明确癌症已经扩散到什么样的程度。

在就诊和治疗过程中我们都会接触到很多的检查方法。

下面介绍肺癌的诊断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一、肺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1、X线诊断:为肺癌诊断最常用之手段,其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包括透视、平片、体层、胸部计算机辅助体层(CT)、磁共振(MRI)、支气管造影等多种方法。临床实践中的原则是按上述排列次序由简而繁、由费用少到费用多地进行检查。

CT在肺癌的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始于70年代,它在了解病变的位置、与周围脏器之关系,胸膜小种植或少量积液、节段性肺不张、纵隔各组淋巴结肿大、肺微小转移灶等方面优于X片,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肿大淋巴结并不一定等于转移,经常遇见炎性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5cm,癌性转移淋巴结小于0.5cm者,故对单个肿大淋巴结只能存疑不能据以为手术禁忌。当然已经融合成团时则应该确诊为转移所致。

普通胸片显示之病灶比较大(比实际体积略有放大,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其密度、边界、胸膜改变、中心液化等改变,故一定先照平片,有弄不清楚处再做胸部CT。腹部CT对于观察腹内诸脏器如肝、肾、肾上腺等有无转移非常有帮助。

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a.孤立性球形阴影或不规则小片浸润;b.呼气相时出现局限性肺气肿;c.深呼吸时出现纵隔摆动;d.如肺癌进展堵塞段或叶支气管,则堵塞部远端气体逐渐吸收出现节段不张,这种不张部如并发感染则形成肺炎或肺脓肿。普通体层片除更清晰地观察肿物外形、密度、部位、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外,还可了解较大支气管(肺段以上)的阻断、狭窄、外压、管内肿物等情况。

较晚期肺癌可见:肺野或肺门巨大肿物结节,分叶状,密度一般均匀,边缘有毛刺,有时中心液化,出现厚壁、偏心、内壁凹凸不平的空洞。当肿物堵塞叶或总支气管出现肺叶或全肺不张,胸膜受累时可见大量胸液,胸壁受侵进可见肋骨破坏。

肺泡细胞癌也称细支气管肺泡癌,较少见,且较多见于女性。孤立型常呈小片浸润,缓慢增长仍易误诊为结核。

2、磁共振成像(MRI):是新于CT的影像诊断技术,在肺癌的诊断和定期中它能更清晰地显示中心型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的关系,它无需造影剂,能判断肿瘤是否侵犯了血管或压迫包绕血管,如超过周径的1/2,切除有困难,如超过周径的3/4则不必手术检查。肿瘤外侵及软组织时MRI也能清晰显示。

3、骨显像或发射型计算机体层(ECT):它比普通X线片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故骨显像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

4、正电子计算机体层(PET):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像(PET)可以发现意料不到的胸外转移灶。胸外转移病例中无假阳性率,但是在纵隔内肉芽肿或其它炎性淋巴结病变中PET检查有假阳性发现。这此病例需经细胞学或活检证实。但是无疑PET能够使术前肺癌定期更为精确。

二、纤维镜检查:

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检出率达60-80,通过光学纤维的照明放大图像使其阳性检出率远优于硬气管镜。检查时注意声带活支度、隆凸的外形及移动度以及各级(一般达4-5级)支气管口的改变如肿物、狭窄、溃疡等,并进行涂刷细胞学,咬取活检,局部灌洗等。这种检查,一般比较完全,也有报告9-29活检后并发出血。遇见疑似类癌并直观血运丰富的肿瘤应谨慎从事,最好避免活检创伤。

2、经皮肺穿刺:适应于外周型病变且由于种种原因不适于开胸病例,内科多用。目前倾向用细针,操作较安全,并发症较少。阳性率在恶性肿瘤中为74-96,良性肿瘤则较低50-74。并发症有气胸20-35(其中约1/4需处理),小量咯血3,发热1.3,空气栓塞0.5。

3、纵隔镜检查:目前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当CT可见气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组淋巴结肿大时应行纵隔镜检查。操作在全麻下进行,约有0.04的死亡率,1.2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包括气胸、喉返神经麻痹、出血、发热等。

三、普查方法: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但阳性检出率不过50-80,且存在1-2的假阳性。此方法适合于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确诊。为了提高检出率,从咯痰起始就要重视,首先需要病人从肺的“深”部咳出真正痰液,不是仅仅是唾液口水,必要时用药物刺激引痰。其次要在痰液新鲜时就挑样涂片固定,然后染色读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