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病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具有家族病史的人,焦虑症患病风险较一般人高。

神经生化因素

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GABA)是发病基础之一,此外,可能还与去甲肾上腺素
系统的功能亢进、5-羟色胺系统异常等有关。
神经影像因素
大脑内情绪控制环路是由前额叶、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前扣带回等构成,这些区域的结构、功能或联系异常可引起情绪控制障碍,构成焦虑障碍的病理结构基础。

心理因素

当外部和自身原因使患者压抑、过分担忧和恐惧时,若不能运用有效的防御机制,则可能会出现焦虑症。

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
是由于潜意识冲突未能获得解决、信息处理持久歪曲等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是由于患者过分关注和在意别人的评价所致,也可能和成年前的一些负面经历有关;特定恐惧症可能与恐惧的物体(即条件刺激)和创伤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4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病。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焦虑症的病前性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及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如处于紧张的环境不能适应,遭遇不幸或难以承担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焦虑症状也见于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癔症、器质性意识模糊状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以广义的“焦虑症”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这里所说的焦虑症是狭义的,在正式诊断中称为一般性焦虑症。目前认为,只有焦虑的原因不明显或和程度不相称,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也不明显,且延续时间较长时才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症的发病原因
对焦虑症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未确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
我认为,既然焦虑是积极应激的本能,那么应激行为,包括应激准备是焦虑成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应激行为的强化,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信息缺失),会出现刺激-反应的错误联结,或者程度的控制不当,使应激准备过程中积累或调用的心理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持续紧张、心慌等,影响到后续行为,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至于担心,多疑,也是思维能量过度的标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14
主要病因
本病的发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不少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回顾性的家系研究发现惊恐障碍者的一级亲属中约10%患有惊恐障碍,而无惊恐障碍者的亲属中仅约2%患有该障碍。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以缓解焦虑症状或减少惊恐发作,如抗抑郁药、苯二氮类药物等。
3.心理学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认知理论认为焦虑病人的思维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水平上都关注威胁,以负性自动思维的方式对环境作出反应,导致焦虑。
高发人群
1.亲属中患有焦虑障碍疾病的人
2.严重害羞、不良教育方式的儿童或青少年
3.受虐待、家暴等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应激事件的人
4.感到生活压力大,容易焦虑的人
5.有其他精神障碍,特别是患有抑郁症的人
如果属于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群你具有以上一个或一个以上特点,需要积极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并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出现不舒服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日常护理
1.对患者关心保持正常范围,不要过度的关心患者。家属要有良好的判断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习惯,以适度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转换患者的注意力。
2.让患者感觉到家属对治疗有信心。有些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家属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疑虑,但不要在患者表现疑虑,消积,同时家属要在患者面前表现有积极,有信心,配合治疗。
3.家属要保管好药物,并督促患者服药治疗。抗焦虑药若大量服用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药物由家属保管会更安全。
饮食调理
可正常饮食,多补充维生素类清淡饮食为宜。
预防措施
良好的心态调节、转移注意力、增加自信对预防焦虑症有帮助。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知足长乐,不要对小事纠结,不要反复想象夸大不好的事情。
学会向人倾诉,多跟家属、朋友等交流。
认识自己,寻找感兴趣的事情及活动,积极生活。
适当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羽毛球、跳舞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14
焦虑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遗传的因素,如果自己的家属,尤其是三代以内的血亲存在焦虑症、抑郁症或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问题,患有焦虑症的概率可能比普通人高好几倍。二、个体心理素质的原因,比如内向、孤独、自卑、羞怯、敏感,或者有一些要强及完美主义的倾向,都很容易引起焦虑的问题,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有焦虑型人格障碍的问题。三、环境或者社会的因素,比如环境的污染、社会压力大、时代的变迁、家庭关系紧张等,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引起焦虑症的问题。尤其是长期面临焦虑、威胁等不利环境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的问题。如果是有以上的病因,要积极的去对因进行治疗和干预,比如童年期不良生活经历引起的焦虑、紧张的问题,可以考虑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第4个回答  2021-12-14
焦虑症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常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其紧张或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
  
焦虑是预感到未来威胁,与惧怕不同,后者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特殊威胁的反应。正常人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焦虑也可以是所有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威胁与焦虑的程度很不相符。 
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居民;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单卵双生子为50%。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二、病前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三、精神因素: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诱发因素。
  
四、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普遍亢进,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