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长沙之前用过绿藤这个名字吗?还是以后有可能更名为绿藤? 《扫黑风暴》中的事情会在长沙吗?

如题所述

长沙从古至今就没有使用过“绿藤市“这个名字。

“绿藤市“只是电视剧《扫黑风暴》中的虚构的城市名。长沙以后也不可能去更这个名字。
至于故事,所谓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它可以发生在人类(不单单中国)的任何一个大中城市里。以符合当地民俗风貌的面目出现。
在这里,让人十分悲哀和震惊的是,竟然会有人想要把长沙去改名为绿藤。。。
一个地名的使用,特别是那种有着漫长的历史传承的名字,不可能为了一个短期的热门电视就改名。而且一旦改名,涉及方方面面的修改,需要投入大量行政经费和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根本不会为了迎合短期热点就修改。(举例,2010年湖北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只修改一个字,修改直接成本就耗费过亿,综合起来超百亿,而这次改名的目的是为了恢复“襄阳”这个传承过2800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谓,为了强化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历史资源)。
回到“长沙”,我们可以简单看一下长沙的历史沿革:
殷商之世,长沙属扬越之地(百越的一支)。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属楚国黔中郡。
秦设长沙郡,是秦初全国三十六郡之一,从此,“长沙”这个名称正式出现在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名称中。
西汉置长沙国,分封给皇族子弟。
王莽时期(公元9年)改长沙国为填蛮郡。
东汉复置长沙郡。
三国时期长沙所在,正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地区(长沙是荆南四郡之一),在关羽败亡之后,最终归属东吴。
一直持续到两晋南北朝,都是叫长沙郡。
隋统一中国后,废州郡,实行州县二级制管理,所以把长沙郡改为潭州,辖区包括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个县。
唐朝初年曾短期改回长沙郡,但没几年后仍然改回潭州,但辖区增多了,包括长沙、衡山、醴陵、湘乡、益阳、新康等6县。整体属于江南西道。(唐朝是道、州、县三级管理制)。
北宋初期分全国为十五路,潭州为荆湖南路路治。潭州下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潭、湘乡、益阳、安化、湘阴、醴陵、茶陵、攸县等12县。
元朝设潭州行省。不久后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到元文宗时期,因为“潜邸所幸”,改潭州路为天临路。下辖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5县,醴陵、浏阳、攸、湘乡、湘潭、益阳、湘阴7州。
明朝建立后,改潭州府为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湘阴、湘潭、浏阳、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安化11个县及茶陵州,府城依旧设于长沙、善化两县,上隶湖广布政使司。
清朝初期延续明朝制度。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成为湖南省的省会。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并县归府,把长沙和善化二县合并为长沙府直辖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市县分治,析长沙县城区设长沙市,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长沙设市,是第14个设为行政区划的市,也是第7个设市的省会。
新中国建立,长沙市继续成为湖南省的省会。至今。
综上所述,“长沙”自秦汉以来传承至今,使用超过2200年以上,它所涵育的文化符号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中华文明,形成了不可割舍的血脉。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你想去用一个虚构出来的绿藤市去更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