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搭子”?

如题所述

听说,这届年轻人喜欢找“搭子”,“可以没有爱情,但不能没有搭子!”这是当代年轻人对搭子的最新形容。

听说,最近“搭子式友谊”很火。搭子,一种新型社交关系,浅于朋友,重于同事,主打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合拍的搭子,就像工作上的老两口,默契、轻盈、无负担。

搭子(da zi),原是民间用来搭在肩上的用具。但Z世代年轻人所谓的“搭子”,则是一种新型社交关系:在某一时刻或某一领域有相同爱好或需求的两人或多人,可以规律性地结伴进行一些活动。他们是这样形容搭子的:浅于朋友,重于同事或同学,主打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

搭子,不一定指一个人,也有可能是一批人。而跟他们的关系,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对待搭子,我们不需要像朋友一样,花费时间、精力维护关系,也不需要完全真实地参与到彼此的生活里。

他们往往只出现在特定的情境里,比如“饭搭子”出现在用餐、探店等场景;“学习搭子”往往出现在考研、考公、考教资等各种考试中;“游戏搭子”则出现在王者荣耀、原神、绝地求生等各种游戏里;“追星搭子”往往出现在互相安利舞台、同一Idol的粉丝里……可以说万物皆可搭。

有人说,搭子就像是互联网时代的“快餐式友谊”,是碎片化的友情,是亲密关系的“平替版本”。虽然营养价值不高,但是能“吃饱”,而且方便。我们不必期待搭子和我们的三观保持一致,也不需要做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更不必付出多余的关心,只需要和他们保持兴趣领域的交流与交往。

饭搭子。那些搭子没来的日子,去食堂吃饭都不香了。

午觉搭子。在办公桌下搭行军床,“我跟我老公都不挨这么近”。

奶茶搭子。凑最低起送、凑满减,一起品尝新品的感觉很不错啊。

厕所搭子。和小学生一样,在公司上厕所要手挽手去。

摸鱼搭子。限时在线、下班即失联,“上周摸鱼搭子请了一天假,我那天法令纹都不卡粉了,因为一整天都没笑过。”

准时下班搭子。领导不走不敢动?无所谓,我和搭子一起一键关机、弹射下班。

这届年轻人,干啥都要找搭子

一种亲密关系的平替

搭子相较于真正的亲密关系,具有更低的“造价”,承担更小的风险,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亲密关系的平替。因此,你可以看到网友在线寻找各种搭子——

拥有一个志趣相投的搭子,既能让一顿平淡无奇的工作餐活色生香,也能让枯燥繁重的工作能有个盼头念想,有搭子,可谓是小确幸了。

当然,失去搭子的痛苦也是存在的。“上班一起吃午饭的饭搭子跳槽了,这痛苦谁懂啊?”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失去饭搭子的感悟,声情并茂的哭诉,让人不禁感同身受,也让其他网友纷纷开启分享模式。有人说,上了班才发现最恐怖的事情是失去饭搭子同事;有人说,失去饭搭子比失恋还难受;有人说,坚强打工人忍得了职场苦,但是受不了饭搭子不在的痛,吃饭都不香了,谁懂?

他们甚至在有“搭子”和没“搭子”的时候判若两人,以致于在失去“搭子”时辞职热情会暴涨。

可以不恋爱,但不能没有搭子

搭子关系也是分阶段的?

视频加载中...

以饭搭子为例,根据契合度不同,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饭搭子”和它的词语本意“搭伴吃饭”最为相近。不论你的口味偏甜还是偏咸,不论你是面食忠粉还是米饭爱好者,甚至你从家里带饭,他点外卖,都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坐下来,一起吃饭,大家就是好伙伴。然而,这一阶段的关系也是脆弱的。一旦有人的状态发生改变,饭搭子组合便要重新排列。

经过初始阶段的了解、选择与磨合,饭搭子友谊会逐渐进阶,步入一个全新阶段。这时,饭搭子之间的沟通开始慢慢向私人领域延伸:看到心仪的美食或餐厅,会互相分享;即便在学习或工作以外,也要相约打卡。在进阶阶段,饭搭子相互需要,彼此尊重,适当让步,共同开发美食新地图。

而饭搭子的终极阶段,也就是最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呢?有网友总结:既要口味一致,用餐习惯一致,经济水平一致,钱品过硬,也要话题同步,地理位置同步,空闲时间同步。想要找到一个符合全部标准的人搭伴,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进阶阶段和理想阶段徘徊,是饭搭子友谊的常态;尽可能地向彼此靠近,就是幸福的意义。

近期,浙江丽水,三位白发老奶奶相约AA下馆子,边吃边聊,笑声治愈,网友笑称:“这不就是饭搭子的最理想阶段吗”“和饭搭子闺蜜老了以后”……

彼此需要,又彼此独立

“浅社交”在年轻群体中流行有其合理性

为什么“搭子式友谊”如此广泛地流行于年轻人群体?有的人出于兴趣爱好,有的人是为了排解孤独,还有的人觉得找搭子是认真生活的代名词。总之,部分人认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亲密关系耗费的时间精力过多,和搭子相处既能享受彼此相伴的时光,又能在情感上保持“低依赖”,毫无压力地投入各自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彼此需要,又彼此独立”的社交需求。正因为此,他们常用“松弛感”来形容和搭子的关系。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搭子式友谊”的流行同步于年轻人“单身率”的提高,诸如此类的“浅社交”能够有效缓解孤独感。此外,年轻人中还存在“小众文化部落”现象,各类亚文化将不同人群聚集起来,也是原因所在。他总结,“搭子式友谊”虽然难以发展为社会主流的社交模式,但因为许多都市年轻人都缺乏深度接触彼此的机会和时间,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年轻人并非把搭子当作“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不少年轻人认为,哪怕以后拥有了稳定的亲密关系,也不会“抛弃”或者疏远搭子,这一社交模式仍然是“保持自我”的一种证明。

搭子的存在并不影响我们寻觅“灵魂伴侣”,不会影响我们建立其他亲密关系,更有甚者,当两个人都对这段关系感到舒适时,搭子也可能“升级”,转化为其他的亲密关系,成为朋友或者爱人。微博上#思路打开:用找“饭搭子”的方式相亲#这一搭子衍生话题就曾上过热搜。

对年轻人来说,通过网络、交友等方式结成搭子,一起探索感兴趣的事物,简单地被对方的精准陪伴治愈,让生活更为舒适自洽,这就是搭子关系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