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乒乓球直改横,水平会比原来高还是比原来差?

如题所述

我就是在人到中年时由直板改为横板的,一时冲动,后来也很后悔,现在终于也适应了。 直板有直板的乐趣,横板有横板的快乐,高兴就好 !

业余选手多做一些尝试,让自己的乒乓球运动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不是更有乐趣吗?直板换横板可能会提高自己打乒乓球的趣味性,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一位乒乓球好友很多时候包里都放着好几个不同板型的球拍,不同性能,不同厂家的球拍,他常常打着打着就换拍,兴趣盎然,乐此不疲。——这也是非常纯正的乒乓球爱好者,喜欢尝试,喜欢钻研,不见得打的有多好,开心就好!

我是36岁的时候由直板改为横板的,那时已经打了二十多年球了。之所以打了那么长时间才换球拍肯定是禁不住诱惑了,想着自己可能换球拍后实力会提高很多,总之是带着美好期待才换的。

原本也只是业余爱好者,直板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已经得心应手,而且乒乓球热情依然非常高。 还是想提高自己的水平,于是想另辟蹊径,自己认为可能换拍型是是短时间提高自己技术水平捷径,又禁不起球友的忽悠,于是就下定决心换。

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等买了新拍,打几天后感觉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虽然有点后悔,但是又心疼自己花重金买的球拍,于是硬着头皮打下去,后来越打越适应,慢慢也就喜欢上了。

为什么执意由直板改为横板呢?应该有以下这些原因:

就纯粹为了好玩儿,大家不都喜新厌旧吗?!

看横板球友打的很潇洒,水平也很高,于是觉得横拍满是优点,自己为什么不试试呢?也是为了好玩儿,也是因为喜新厌旧,因为我那个破直拍实在不能再用了。

最好的球友的怂恿和忽悠;

单位同事,也是我几十年的球友用的是横拍,他水平比我高,我羡慕他打横拍,他也经常给我洗脑,我也经常用他的横板打几下,最后还是禁不起他的怂恿和忽悠换了球拍。

我的直板球拍正好也该换拍了;

确实太破烂了,一直想把那个旧直拍换掉,但是不知道换什么样的好,于是想干脆换成横板得了。

因为丁松和朱世赫的缘故很迷恋了削球一阵子,想直拍改横板后打削球;

天津世乒赛丁松横空出世,他的发球,削球以及削中反拉都那么惊艳,于是非常想尝试打削球,感觉打削球非常适合自己的个性。我觉得这是我直拍换横拍最清晰最准确的原因。

看横拍选手反手弹击和拉球很潇洒,成绩也很好;

如果反手能拉出弧圈球那得有多潇洒啊!就可以两面进攻了,比直拍多一种得分手段(后来打久了才知道用横板后反手确实也会拉球了,但是正手基本上也废了,因为顾此失彼),不是更厉害吗?

感觉自己直拍很难有提高了,觉得自己打球时不是很爱跑动,换横拍后可以站在球台中间左来左打,右来右打,可以减少活动范围,觉得自己上年纪后总会跑不动,不如现在就换了。

——理由非常非常多,所以才在去买球拍的一瞬间做了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有点莽撞和草率?有点心血来潮?有点随心所欲?玩儿吗,怎么高兴怎么来!

将近40岁的年龄,身体发福了,不爱跑动了,打直板也有点打烦了,想寻求新的刺激。还有一个契机就是我和球友原来的球拍都坏了,该换拍了,而我俩又相约一起去买拍,我有点耳软心活,他有点太会忽悠人,所以我俩决定买一模一样的球拍——一只邓亚萍牌横板球拍。

也是狠了狠心,一方面要丢弃已经二十多年的打法,所以有点不舍,一方面改为横拍后自己不得不从头再来,已经这样的年纪,天赋也不是很好,还能打到直拍的水平吗?

新球拍已经买回来了,确实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只球拍花了100元整,二十年前工资还不是很高,所以也很喜欢,很珍惜。怕老婆心疼钱,所以还一直隐瞒着真实价格,只说是二三十块钱买的。——这是我那位五大三粗牛逼哄哄的球友的主意,他说他就是那么哄骗他老婆的。

打乒乓球需要花去很多业余时间,一方面减少了做家务的时间,一方面减少了陪老婆的时间,所以要想松心劳逸的打球必须哄好自己的老婆。虽然不太可能得到她的大力支持,但是也要保证她不会极力反对,所以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很必要的。

好了,新球拍到手了!虽然对轻重及胶皮性能还不是很适应,但是依然爱不释手,确实非常喜欢,或许是因为花重金买来的吧?——是的,100元的球拍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就是奢侈了,也是第一次花这么多钱买球拍。

我读书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一直用几块钱的球拍打球,而且很少换球拍,或者随便拿谁的球拍也能打半天。参加工作以后第一次花了15元买了一只红双喜牌成品拍,我已经非常满足了,就觉得自己已经用上名牌了。这只红双喜球拍用了好几年,还经常参加业余比赛,直到实在不能用了,才想起换球拍,于是换了这只邓亚萍牌横板球拍。

换球拍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可能之前能赢的球友现在赢不了了,但是,不能轻易放弃,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提高的。

直拍只有正手,横拍有正反手,这就是最大的不适应。常常是顾此失彼,横拍正手还容易适应,反手很难适应。没有了直拍的推挡,横拍反手虽然可以弹击和拉球,但是学会这些需要时间。

还是意识的提高最难,直到改用横拍已经十五年的今天,从正手变回反手时翻拍还是不那么顺畅,这或许就是半道儿换拍的后遗症。

还是说一下我换拍后的经历吧!刚开始实在是很别扭,很多以前能赢的人现在赢不了了,也经常被球友劝说换回去,但是我还是选择坚持下去。玩儿嘛,何必那么认真呢?

新买的横拍用着偏软一些,打削球还不错,而我又因为丁松和朱世赫的缘故非常喜欢削球。或许应该是与性格有关系,这应该是最好的解释。 打削球的感觉确实非常棒,每削回一个弧圈球都非常有成就感,看着对手汗流浃背精疲力尽在拉我的球,而且每每还下网或者出界,我总是窃窃自喜。

喜欢和我练球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业余选手里打削球的比较少,他们可以找我也练习拉球,而我削球打的也越来越好了。

迷恋了一段时间削球,后来又觉得没意思。业余选手基本功好的不太多,所以我这边削的正起劲儿,对手却频频拉球失误,根本对抗不起来,所谓孤掌难鸣,因为对手太弱,所以我打削球也觉得索然无味了!

于是重新打回两面攻。最初横拍吸引我的就是反手可以拨球或者弹击和拉球,这样显得很潇洒,我便开始把精力全部用在反手技术的练习上。喜欢用反手,那么站位就要站偏反手位的站位,这样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正手慢慢也不行了,因为站位的缘故,也因为没有正手进攻的意识了。

反手意识非常强,反手进步也比较快。但是,正手不行了,而且因为之前打了一段时间的削球,已经习惯了发接发之后退台,总是站成防守位——反正有很多毛病,怎么打怎么别扭。

但是因为我热爱乒乓球运动,我也已经喜欢上了横拍,所以也不在乎这些。——只要不在乎输赢就OK了!想明白这些,就只剩下快乐乒乓了!

我现在五十多岁了,行动已经不像年轻人那么迅捷,速度也不是很快,所以我选择了中间站位,这样没有大的空档,跑动范围也不是很大,打的时间长了也有了一些赢球套路,已经能赢原来曾经战胜的那些球友,而且球友们都说我的水平提高了。

我的削球常常在打球时成为神来之笔,让对手很不适应。我的退台防守也常常反败为胜。我的反手稳定性比较好,威胁也比较大。我的正手就打削球比较多,打进攻比较少。——现在我就是这样一个多种打法集于一身的乒乓球选手,我乐在其中,我兴致勃勃。

如果单纯的只把打乒乓球作为一种乐趣,可能就会不求上进,别无用心,就会稀里糊涂的瞎玩儿,那么你的球友可能会越来越少,你也缺少钻研的乐趣,体会不到水平逐渐提高后的快感,感受不到输赢的刺激,享受不到酣畅淋漓的乒乓快乐。——所以打乒乓球也应该有高追求。

看见这个题目就想起自己换拍的经历,也是我打乒乓球的经历,希望能够共勉!

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经历?

这个还是看悟性和勤奋程度,第六人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带来分享:

先说一个成功的案例:

第六人认识的这位球友,30来岁冒头,刚认识那会他是直拍打法,水平看着还可以。不会拉球,但是脚下移动很快,正手的拍击命中率很高,后来他练习了直拍横打技术,但是因为握拍原因,横打命中率不高,跟广大直拍球友一样,反手成为他永远的痛,水平基本也就定格在那个层次了,没有太大长进。

后来他接受了一位资深老球友的建议,忍痛割爱,直拍改横拍,刚开始打比赛,结果惨不忍睹,输得那叫一个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虽然他横拍打法动作看上去不太标准,但是慢慢的找到了击球感觉,正手也可以拉一板下旋,反手的推拨和拧拉打得有模有样,原来很多打不过的对手,现在都败在了他的拍下。很明显,这位球友的直改横算是比较成功的。

对于这位球友,第六人认为之所以能成功,基于三点: 一是他练习非常勤奋刻苦,二是他改横后不怕输,不断的总结经验,逐渐找到手上感觉,三是他直改横非常坚定,改了横拍后,就没再也没见过他打过直拍,这一点非常重要。

再说一个失败案例

第六人还认识一个球友,他一会直改横,一会横改直,在直横中间飘摇不定。打直拍输了下一局用横拍,打横拍输了下一局再改回直拍。第六人不用多说,你也会知道这位球友水平肯定也就那样了。

因此直改横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要不然不要轻易改。一旦下定决心就要从头开始,保持空杯心态。据我观察,直拍改横拍后,一般来说水平都会长一截,因为解决了反手偏弱的问题,但是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原来你能赢的,改完后可能会输的一塌糊涂,所以第六人建议大家改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比赛,应该多练习一些基本功,比如正手攻球、反手拨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多去体会横拍的独特之处。等着练的动作基本定型了,再尝试着打打比赛,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正确的思路。

不瞒大家说,第六人一直打直拍,从来没有动过改打法的念头。无他,因为喜欢小马哥才喜欢的乒乓球,虽然他早就退役了,但是直拍的那种独到之处,依然令人着迷。总感觉直拍非常深奥,在没有琢磨明白之前就改打法,我觉得有点可惜。直拍,我会坚持打下去,你呢?

这还真是个较普遍的现象,我周围就有几个中年球友改了或者正在改打横板。当然了,其水平还是无法与原来直板时没法比的,也许是刚刚改的缘故吧;还有个老哥,直接就郁闷的说,打起来时不时的不舒服,要不就改回来。

首先,我们看看他们改横板的原因。

有的是因为直板打了许久,越来越感到了直板的局限,比如正手的“打击范围小”,反手的进攻不利和无力;有的则是看到了,那些横板选手的正手威力较大,反手进攻与对抗较有实效;也有的球友则是因为“伤病”,比如有些练直板横打的,因为需要手腕内扣,支撑反面的三个手指要大幅度弯曲,于是练得多了可能就不舒服甚至还“别得”疼,于是便弃直从横……

其次,我们看看他们改横板后的变化。

球友当中,有几个年轻点的前两年为了增加“杀伤力”改了横板,比如小莫、小闫还有小郭都是,开始时候都是水平比原来更菜了;可是一年后就看出了他们的变化:小莫接发球慢而稳定,正反手技术全面,和谁打都不落下风;小闫则是继续他那退台的周旋,而让人难受的是他增加了反手防守中的大力反攻;小郭呢,原本就是正反手以旋转为主,改横之后出球更加旋转和飘忽了,常常弄得对手左右飞奔疲于应付。

他仨在我们地方的比赛中,都已经成为了响当当的实力派。尤其是小莫,已经是我们球友圈的前几名选手,更是每年代表区里作为主力之一参加对外作战。

当然了,也有几个改过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又改了回来,此处不多说了。

再者,我们看看他们改横板之后的“苦恼”。

因为我周围好几个改过,或者还有想改的,我自己就曾经因为手指疼痛而“下水”改横板打过近一年,所以对其中的优劣颇有些体会和了解。初改横板时,练球还没啥,甚至觉得水平没降“反升”。

可是与那些熟悉的球友开局比赛时,痛苦就会“悄悄”到来了:接发球水平低了,难了;台内球处理起来水平差了,别扭了;原来的主动节奏、各种变化,难以掌控了,貌似还常常跟着人家跑;原来得心应手的套路,好像不大奏效了,即使使用起来人家也不怕……

其中的苦楚太“丰富”了,简直就是“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啊!

最后,我们客观的看看直改横的优劣得失。

客观的说,为了提高成绩和“水平”,业余球友的直改横与换胶皮(反胶的型号换用,反胶换生胶与正胶,再有大量的换成长胶)都是“求上进”的正常现象与心态,不应该对此说三道四甚至是歧视。

可是我们仔细探究一下,这两类的“转换门庭”性质还是不同的。

反胶的改换颗粒胶,主要是利用出球的“怪异”让对手不适应,为自己创造得分机会,最终别别扭扭的获胜;而直改横的,则是以正反手的对抗与实力“碾压”得分,属于堂堂正正的胜利。这两种,要想改换成功,都不容易,得充分调动体能与智力,还得有“合适”的球商做支撑才行。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年龄与体能情况。

如果年轻人,体力好的球友,两种改法都可以,不妨去试一试;而若是中老年人,考虑到打横板需要更多的跑动,需要更加充沛的体力,建议直改横还是要慎重,可以考虑多练直板横打,或者试试改换颗粒胶。

当然了,如果是为了练球方便和回合多,可以直改横;至于说比赛成绩么,暂不考虑。

说到底,不论是如何的改换,我们都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不应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努力使得自己乒乓技术厚重起来,总会大有收获的。

没啥经验,但我是60岁退休之后直改横的,两面反胶,以远台为主。现在整好8年,总的感觉不错,横板正反手都可很好的发力,动作幅度也更大,更舒展,跑动面大些,适于远台拉球。这对老年人锻炼身体很适合,我不查拍,就是每天下午对练2小时。

业余选手直改横能否提高球技,取得成功,关键还要看你的技术基础,训练时间,以及能否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个人认为,直改横并不容易,原因如下:

第一,直拍和横拍的理念不同。传统直板的技术理念,就是主要依靠正手进攻得分,反手依赖推挡,防守偏弱。

而横板的技术理念,是偏重于反手的攻防和相持,换言之,横板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反手。所以,业余选手直改横的初期,进攻速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很容易导致回球失误或质量下降。

第二,打法套路不同,直板以近台,快攻为主,而横板多依赖中远台的对拉和相持取胜。简言之,直板的技术优势都在近台,横板都在中远台,这个技术习惯的养成和改变,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完成的。

另外,由于横板反手的技术种类比直板多。劈长、摆短、撇、撕、冲、拉、同时还多了一个反手拧。导致练习难度比较大。直改横之后,你会发现反手的威力和你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直改横的业余选手,不过是改了改握拍法,其他的技术,打法,个人风格仍然还是直板的老套路。如果最后出现这种结果,无疑是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个人建议,如果你没有充裕的时间,坚定的恒心和有效的技术指导。最好还是谨慎处理,不要轻易“直改横“。

(图片取自网络)

不断见到周围球友直板改横板,从年龄来说,基本都是即将四十岁,或者已过不惑的铁杆爱好者。经常练球,打比赛,并乐此不疲。

比如小付吧,认识有十年了。我热衷于比赛的时候,经常和他PK,或者和他组队。他的水平在这个城市,居于中等略上的水平。为了乒乓球,他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水平长期徘徊不前。我这两三年不怎么打比赛了,一年前听说他直改横了,成绩提高了一大块。我自己还没有跟他改横板后打过,但是有一次现场看过,和一位成名已久的当地业余高手打三局两胜。比赛进行得相当激烈,也蛮精彩,虽然最后1-2输了,但看起来的确是进步了。不过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其实他还是在原来的直板技术,只不过换成了横板而已,他原来直板反手就有横打。也没感觉反手有多大的加力和特色球,倒是依然经常侧身用正手。打完后小付显然是有些不甘心,他认为自己今天是有机会的,但还是着急了,看得出来,他自己对直改横还是比较满意的。

(图片取自网络)

再比如小赵,属于直改横比较早的,少说已经有五六年了。他打直板的时候和他打过一两次,真没觉得出来打得有多好,但后来和横板的他打,却感觉真心不好打。中远台的两边甩,呼呼生风,横板味道很浓。个人认为小赵属于直改横比较成功的,以致于很多人再也想不起来他打直板是啥样儿了。但我了解过,这个小赵就是一个球痴,因为早年做生意发了一笔不小的财,经济无忧,几乎就是不上班了,业余里“专业打球”。在直改横的最初几年,他天天泡在球馆训练,到处打比赛,球涨得很快。

小邱居然也直改横了,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也是刚刚不久前我去京弟球馆时看到的。这位职业美发师是金左手,我见到他的的所有比赛,包括和他PK,一直打直板。手感好,咬球深,拉球很转。他居然也改成了横板。

好吧,都是所谓40+大球惹得祸吧,或者说是年龄逼迫吧?

勇哥哥都五十多岁了,据说现在横打练得风生水起的。过去几年也曾见过他在比赛里用横打,但只要他一出横打,我就想笑——那实在是没办法的时候才那么甩一下啊,准确率极低!

“他啊,也是没办法啊,以后跑不利索了,反手没有发力,也没有旋转,不练横打不行啊!”这是另外一个朋友替他说的。“但现在他横打挺有数的了!”

通常来说,直改横会有一年到两年的适应与调整期,短期内竞技水平和成绩会略有下降,但从长远看,似乎是一劳永逸的事儿。横板的反手终归、的确、就是要比直板反手发力顺畅。不过,你换横板可能也会损失掉直板的很多优势。个人认为不如加横打。横打也就是在发力方面略有不足,但横打技术也相当很丰富,能弹、能拧、能拉、能撕、能贴,而且拧拉还要比横板多一个天然的侧拐。

乒乓球要想提高需要很多时间来练习,光想是没有用的,而想打出好成绩,也需要有较高的心智和较高的球商。无论直板和横板,在业余圈里,都有无数的高手,并不在打法和握板方式。

我年近半百了,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客观的说,可能要分清楚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1、传统直拍反手推挡的爱好者,而且球龄比较长(三五年以上吧),个人觉得还是慎重。因为由直拍的单面攻改为横拍两面攻,动作框架的差异,造成正反手转换比较困难,需要比较长的适应时间,加之握拍方式的改变,技术手感的差异,都比较难适应,所以这类球友慎重。

2、纯直拍横打打法的球友,可以尝试改横拍,因为直拍横打打法就是模仿横拍的两面攻打法,而且握拍也和传统直拍推挡打法不一样,后面的三个指头是撑起来的。这类球友可以大胆尝试改横拍,适应起来比较容易。我就是直拍横打一年后改的横拍,很快(不到一个月)就适应了,只是动作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多练习来提高。而且有涨球的感觉,因为反手搓、拨、起下旋很顺,正手拉球也很顺畅,唯一就是中路来球比较难处理,需要侧身或者步法调整,但是直拍横打也存在这个问题的。所以这类球友可以大胆尝试。

3、学打球时间短的直拍球友,建议直接改横拍,不要舍不得为时不多的那点直拍水平,重新开始会很快适应,进步会很快的。我一年前学打球时(有那么一星半点的水平),教练就三次建议直接学横拍,自己还倔强的认为既然有点直拍基础了,改横拍不是得重新开始嘛,没有听教练的意见,导致直拍横打一年后,虽然在同事球友眼里进步神速,但是在意识到再努力进步的幅度也不大,遇到了瓶颈期,而且直拍横打握拍很别扭,所以还是下定决心改了横拍。改了之后的适应情况出乎自己的意料,不到一个月时间,除了速度稍微慢一些、正反手搓拉衔接还不熟练(但是比直拍横打时强一些)以外,搓、攻、拉、反手拨、正反手起下旋水平都提高了,跑动也就更积极了。

这是结合自己的打球经历,个人的一点体会。但愿能有参考价值。

我也是直改横 个人观点:

对于业余来说,直拍拿分比横拍更容易

一个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直拍选手在野球场上也可能赢一大片

但是横拍选手如果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想打好,太难了。印象中身边横拍球友打得好的或多或少都有练过一下。

横拍如果动作不好,进步空间很小。

我就是直改横。以前打直拍就是觉得反手太弱,只能推挡。(学生时期就是打直拍,70后,那时几乎清一色直拍)几年前又开始打球了,开始也还是直拍。一次偶然的机会,将直拍横握,觉得反手威力比以前大多了,而且反手也此打直拍更顺手,便产生了改横拍的想法。也纠节过到底是坚持直拍,还是改横拍。我们以前的球拍都是单面胶皮的,没有王皓的那种直拍横打技术,曾试想过坚持直拍,反手练横打。但试过一段时间,发现直拍横打太伤手指,而且效果似乎没有那么理想,于是就果断地改成打横拍了。因为横拍的正手更暴,反手可练的技术更多些:可以拧,撕,拉,弹,也可摆短,既可攻,也可守。综合以上因素,再结合自打横拍的体验,感觉改横拍还算是比较成功的,至少感觉得到有明显的进步,这一点在和老对手交手的过程中就能有明显的体现。以前全程被人虐得体无全肤,现在他们要想赢我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但说实话,其中的艰辛,以及内心的徬徨,苦闷也是一直不断地困绕着自已。看了不少的文章,视频,比赛,花了不少的时间,金钱,精力,甚至做梦都在练球。但最大的乐趣就是这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球技的提升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业佘球迷之所以痴迷其中,我想原因也不过如此吧!这些就是我直改横的一些体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喜勿喷!

我也是直改横,不过人年轻,二十来岁。谈谈我的感受,以及给你的建议!

其实你可以直横双修,也是一种乐趣!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你对乒乓的认识和体能,并不依赖于球拍。

如果你选择了横板,要耐得住寂寞

如果你选择了改成横板,你以前的直板手法就要改动作。最痛苦的就是改动作,正手还好,到了反手技术完全是从零开始。选择了横板就要耐得住寂寞,不断学习思考实践进步。

下面我用简短的语句分享我的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改横板,从正手开始练,恢复正手的杀伤力,让自己更有信心。

2.横板练习顺序:贴 搓 挡 拨 拉 拧

3.拨球技术非常重要,它是反手技术之母。

4.除了搓球,板型不能太压,其实太压摩擦效果并不好。

5.在练习技术的时候,要重视摩擦的感觉。

6.横板的反手远比直板强,横板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大,护台面更广,直板反手摩擦容易弧线略微侧拐。

7.坚持徒手挥拍、练练基本功,每一个细微的思考都可能会让你进步,当然,也可能想法不对,练反了。多练、多思考、多记录、多交流。

8.遇到问题就提出来,要迎难而上。

9.改横板很值得,因为热爱,所有努力都值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