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狄纵横中原200年的中山国,为何两次被灭国?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时代的华夏社会,是一个诸侯林立,邦土分离的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战国几百年间,华夏这块沃土先后出现了一百零九个或大或小的国家,这一百多个国家经过几百年时间的兼并和分裂,最终留下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其他的近一百个国家,基本都是默默无闻,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仅限于一部分历史学家的视野范围,我们知道所谓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重合度非常高,换句话说,强大的国家终究是那么几个?

正是基于这种历史现实,绝大部分小国的历史仅存在于某某年,某某月,某个大国灭亡某个国家,有些小国甚至历史中很难找到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但是,这些小国他们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他们对整个华夏社会历史也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就像一部电视剧的配角一样,如果缺少他们,再耀眼的明星也无法拍出优秀的作品。

本文试图探索春秋战国时代那些小国家的成长过程,本文将以蕞尔小国中山国的“生老病死”为研究对象,它为何会沦为中原国家的公敌,同时它又是如何在夹缝中一步步变强,本文将做出简要分析。

中山国的前世今生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代延续200余年小国,它的体量虽然无法与齐、楚、秦、晋这样的大国相比,但比起那些绝大部分人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小国,中山国又只能算是一个“三线”明星般的国家,有历史学家认为,像战国七雄那样的国家算是万乘之国,而中山国虽是千乘之国,但也是九千乘之国;中山国在三家分晋后被魏文侯灭亡,不到20年,又成功复国,此后又被赵国彻底灭亡。

中山国故地在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所谓“方五百里”,这样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国家,它从何而来,又要向何处去?我们有必要先弄明白这个小国的前世今生:

    外来户戎狄中白狄建立中山国

欲论其国,先论其人,中山国的人民从何而来?是今天石家庄的土著吗?明显不是,在中山国建国之前,中山先民在华夏大地已经奋斗了数百年;中山族源乃是戎狄中的白狄,其祖先正在今天的陕北大地,在与中原政权和自然的斗争中,白狄的一部分先民披荆斩棘从陕北一路迁移到了太行山一带,并且逐渐在这里安家。

中原政权将这支白狄称为鲜虞,经过几代鲜虞人的休养生息,放牧农耕,作为“外来户”,他们终于在这块更靠近中原的地方筑起了城,也扎下了根,这便是中山国的前世。

带着草原游牧民族的血腥和血性,鲜虞人征服了一块又一块土地,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张,鲜虞人的部落便发展成了中山国,因为城中有山,他们的国家便叫中山国,“中山”与领袖孙中山“同名”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戎狄纵横中原200年的中山国,最后被灭国的原因是他对周围的国家伤害都特别大,所以引起了周围国家的敌视,而且引起了众怒,所以最后遭到了灭国。
第2个回答  2020-11-06
因为中山国规模非常小,实力不足以和当时的战国七雄抗衡,被灭亡是必然。
第3个回答  2020-11-05
因为他的领导人当时不能励精图治,给了其他的势力可乘之机,所以导致两次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