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如此之重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

如题所述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词让位于川西腹地的泸定桥远近闻名。泸定桥是百年前的古人所建造,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桥长103米、宽3米,由13根铁链支撑,别小看这13根铁链,它们重量达40多吨,由12164个铁环环环相扣所组成。那么,这座不可思议的桥在古代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单单是所用的铁链,都是铁匠没日没夜,千锤百炼,历经数年所成,而泸定桥上的铁索、铁环也都是采用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每个铸造工都必须对自己所造铁环负责,并在自己的铁环打上印章,所以让泸定桥上的铁索历经300多年依旧光亮如新。

泸定桥修建竣工后,康熙十分高兴,他亲笔题写泸定桥三个字,肯定了当时的工匠精神

经过专家分析,大渡河只有两处地方适合建桥,但是古人并没有在这两处建桥,一是因为两边都是花岗石基岩,虽说有花岗石基岩更稳定,但是下面没有宽阔的建桥基地,水流也十分湍急;二是两边地势陡峭,不适宜百姓居住,不容易疏散两边的百姓,人们过了桥,不仅没有快速疏散的道路,更没有适合马车通行的地方。

最后才选在了如今这个地方,桥的另一面是稳固的花岗石基岩,非常适合建筑桥梁,另一面则是稀疏的泥沙,打桩简直是天方夜谭。古人在有花岗石基岩的一边打了两个长达八九米的铁柱,铁柱头戴铁帽,威武的龙仗中铁索缠绕,这两根柱子被称为“将军柱”,寓意着柱子会像以为勇猛的将军一样屹立不倒,他们是泸定桥的“定桥神针”,既美观又实用。

将军柱上的两条铁链分别扎入地下的地龙桩,桥上的重量几乎全靠这两个将军柱支撑,这样也就解决了另外一边地基松动的问题,这种原理也简单,因为所有的受理点都在将军柱上,而将军柱经过严密的计算,完全可以承受这些压力。

另外这几根铁链扎入地龙桩之后,上面铺上花岗岩条石,防止松动,这样桥的两端才算是完成了。

开始是打算利用船只引渡,不过船只在水流急湍的水面上根本停不稳,根本无法将铁链运输过河

古人的智慧又一次体现,他们从山区人民利用溜索过河的方法得到启示,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将竹索系于大渡河的东西两岸,再将带有长绳的10多个短竹筒套在竹索上,把铁环固定在竹筒内,然后安排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对面拉动长绳,铁环便随着竹筒缓缓地滑到了对岸。

铁索拉紧后,把它固定在地龙桩上,当地龙桩上面压上足够的重量,它变起到稳定作用,一条铁链也就此完成。

三百多年泸定桥经过了风吹雨打,但仍然屹立不倒,继续发挥着沟通藏汉,造福百姓的作用。也成为了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建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