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道的句子

如题所述

论语关于道的句子
七、道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①”(《里仁篇第四·第八章》)

①闻道:古来有多种解释。何晏《论语集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今从之。道的具体内容,说法亦多不同:有说是“天下太平”,有说是“事物当然之理”,有说是“古圣先王君子之道”,有说是“天人之道”,有说是“真理”。孔子毕生念念不忘的是“从周”,此道当指西周文武、周公之道,即周礼。朝、夕:有两解:一表示时间的差距,即早、晚的意思;一表示时间的紧迫、即马上、立刻的意思。今从后说。

子曰:“士志于道①,而耻恶衣恶食者②,未足与议也③。”(《里仁篇第四·第九章》)

①士:古为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 即士是四民中读书习武的人,其地位在四民之上。道:同四·八章注①。②耻恶衣恶食:以恶衣恶食为耻辱。③未足与议:不足道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①,何莫由斯道也②?”(《雍也篇第六·第十七章》)

①出:出入。谁能出不由户,谓谁能走出屋外而不经过房门。

②莫:有两解:一、无的意思;二、非的意思。从前解。何莫由斯道也,谓为什么没有人按着道行走呢?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雍也篇第六·第二十四章》)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社会时代朝哪里发展的方向问题。齐和鲁,都是周代初年所封的国家。到了孔子的时候,齐国由于发展工商业,国力雄厚,已是一个新兴的富强大国;而鲁国则仍保存着周礼,崇礼尚信,成为一个守旧的礼教小国。而孔子却尊鲁抑齐,希望“齐一变,至于鲁”,更希望“鲁一变,至于道”。这个道,就是孔子所称赞的“先王之道斯为美”(一·十二章)的道,亦即周代文武、周公之道;在此处,可视作西周的代称。这个变革的关键,是“变齐先革功利,变鲁先振纪纲”。变革的社会发展方向,是倒退,而不是前进。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②!”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③?”子曰:“暴虎冯河④,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⑤,好谋而成者也⑥。”(《述而篇第七·第十一章》)

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和藏皆是指道言,谓有用我者,则行此道于世;不能用我者,则藏此道在身。舍,同“舍”,不用的意思。②尔:指颜渊。是:指道。③行:指行军。与:用作动词, 偕同的意思。意谓您若率领军队,找谁共事呢?④暴虎冯(p0ng 凭)河:暴虎,徒手与虎博斗;冯河, 徒步涉水过河。⑤惧:此处指谨慎之意。⑥成:决也。好谋而成者,即善用计谋而有决断的人。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①。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②,斯远暴慢矣③;正颜色④, 斯近信矣;出辞气⑤,斯远鄙倍矣⑥。笾豆之事⑦,则有司存⑧。”(《泰伯篇第八·第四章》)

这一章阐述曾子的修己为政之本。曾子为学,注重内省,谨于外而完其内。认为礼义之始,在于“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是皆修身之要,为政之本。“君子所贵乎道者三”,此“道” 即指礼。道(礼)虽无所不在,然君子所重者,在此三事而已。曾子是孔子的主要传道者之一,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奉为“宗圣”。

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孟武伯之子。②动容貌:常注意自己的容颜。③暴慢:粗暴;懈怠。④正颜色:端正自己的脸色。⑤出辞气:吐辞出音爽朗明确。⑥鄙倍:鄙:鄙陋。倍:同“背”, 背理。⑦笾(bi1n 边)豆:祭器。笾是竹制,豆是木制。⑧有司:掌管祭祀的小吏。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第八·第七章》)

①弘毅:刚强果断。弘:志量弘大;毅:有毅力。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

子曰:“笃信好学①,守死善道②。危邦不入,乱邦不居③。天下有道则见④,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泰伯篇第八·第十三章》)

①笃信:忠实地信仰。②善道:有三种解释:一说,善用作形容词,好的道理;或说,善用作动词,以求善其道;又一说,善用作名词,守死于善与道之二者。今从前说。③危邦、乱邦:旧注:“臣弑君,子弑父,乱也;危者,将乱之兆也。”④见(xi4n 苋):同“现”。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①”(《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二十九章》)

①弘:扩充;光大。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①;学也,禄在其中矣②。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三十二章》)

①馁(n7i 内上):饥饿。②禄:俸禄。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①”(《卫灵公篇第十五·第四十章》)

①道不同,不相为谋:言主张不同,便不必互相商议。道:指人们的主张、志行讲。

师冕见①,及阶,子曰:“阶也。”及席②,子曰:“席也。”皆坐, 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③,道与?” 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④。”(《卫灵公篇第十五·第四十二章》)

①师冕:乐师,名冕。古代的乐师都是盲人。②席:坐席。③师:指师冕。之:这些。④相:帮助。师:泛指盲人乐师。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①。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②,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季氏篇第十六·第二章》)

①十世希不失:谓传到十代很少不丧失权位的。希:同“稀”。②陪臣:卿大夫的家臣。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①,见不善如探汤②。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一章》)

①不及:犹言努力追赶,只怕追不上。②探汤:谓伸手入沸水,离去愈快愈好。汤:沸水。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①,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篇第十九·第七章》)

①肆:一谓“作物器之处”,即进行制作的作坊;一谓陈列货物出售的市场。从前说。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①。本之则无②,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③!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④,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⑤?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张篇第十九·第十二章》)

①抑末也:言不过这是末节罢了。②本之则无:谓根本的东西没有学到。③言游: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故称言游。④倦:释义不一:有释为诲人不倦的倦,引申为教诲;有释为券,券训劳、训勤;后倦,犹言后从事。从后说。⑤诬:欺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7、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1、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4、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6、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7、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19、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20、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2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第2个回答  2020-10-21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7、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1、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4、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6、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7、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19、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20、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2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