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含义及重要性

如题所述

一、幼小衔接是什么?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其有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幼小衔接是集中在大班下学期;二是广义的幼小衔接是贯穿在3-6岁整个学龄学前阶段。

3-6岁是孩子黄金学习敏感期,因此建议家长进行通过幼儿园三年进行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加无缝地适应小学,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而不是等到孩子到幼儿园大班或者幼升小暑期再来突击准备。

二、为什么要进行幼小衔接?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为幼儿园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

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

所以,有效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心、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三、幼小衔接几大误区,家长务必重视避开

首先,严禁超前超前学习小学课程,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已经明确规定:严禁小学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

其次,针对幼儿园孩子直接教授小学低年级的内容,只是让孩子在幼儿园把小学一、二年级的部分内容学完了。看似孩子比其他小孩子掌握更多知识,其实是违背了孩子学习发展规律,上学以后孩子会感觉到,小学学习很容易,不用很用心,也不用很努力,让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第三,单纯让孩子学习与小学主科相对应的内容,如加大数学、语文读写、英语的学习比重,幼儿的室内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社会性交往与交流活动、艺术创造活动相应减少。这种不当的幼小衔接会令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孩子在幼儿园就累坏了,吓怕了,也对学习厌倦了,这对小学及后继阶段的学习十分不利。

因此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幼儿能否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四、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

(1)是身心准备,引导孩子向往小学生活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2)是生活准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3)是社会准备,培养孩子良好社交能力

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幼儿与他人交往合作,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注意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主动与同伴、老师问好。

(4)是学习准备,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持久、投入地学习。

5-6岁幼儿处在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自制能力,能帮助幼儿更加从容地步入小学生活,也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入学准备不是完成“固定知识”的传授,不是提前,不是抢跑,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学习兴趣、愿望、能力和品质的准备。

五、大班幼小衔接,家庭如何为上小学做准备

(1)不要让家庭为孩子上学承担过重的负担

家校距离太远、或者家庭经济压力太大,会让孩子有压力——背负为了自己上学整个家庭不堪重负的压力,即使家长嘴上不说,孩子也能感觉到,这对幼小的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健康的。

(2)给孩子办一个入学派对,庆祝孩子即将进入新的阶段

在孩子上小学前,全家人一起拍照留念或者聚餐,也是很好的庆祝方式,让孩子感受上小学是一个非常开心值得庆祝的事情。

(3)让孩子参与到上小学的准备过程中

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即将上学的小学门口走一走,如果被允许,还可以进入学校熟悉一下环境,看看教室、图书馆、操场、洗手间。提前熟悉小学环境,让孩子进入学校后不再感到陌生,让孩子更安心。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购买书包、文具、校服的小学入学物品准备过程中,让孩子感受上小学是自己的事情。

(4)家长一定避免给孩子负面暗示

有的家长,从与其他家长的沟通中,得知有的孩子上小学后适应有困难,产生焦虑,在孩子在场的时候,流露出这种担心,就给孩子了一个“上小学困难”的暗示;另一极,过度渲染理想化小学也不可取,可能会让孩子在实际上学后有失落感。请家长注意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如 “你就淘吧,过些日子上学了让老师治你!”之类),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6
幼小衔接的意义与目的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第2个回答  2020-12-07
对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受过幼小衔接教育的小孩,能够在上了小学之后快速进入到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当中。
具体体现就是:
(1)喜欢阅读和写作;
(2)学习自觉性比较高;
(3)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4)社交能力比较好。
不过我觉得最大方面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儿子报名巧问教育幼小衔接班后,老师建议孩子跟家长们一起阅读,老师们还会帮孩子挑选优秀的书籍来指导阅读。他们说孩子这时候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刻,所以要借助阅读来开展孩子的想象力。语文都是从生活的感悟中积累出来的,我觉得孩子现在变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的,学习自主性也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4-05-06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这是一个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所面临的重要转折期。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适应从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这涉及到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多方面的转变。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幼小衔接不仅涉及智育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德、体、美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心理发展也呈现出显著的特点,通过适当的幼小衔接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幼小衔接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时期。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进入小学后,孩子需要面对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这个阶段,通过逐渐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社交环境,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幼小衔接阶段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可以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促进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幼小衔接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时期。通过自我认知的培养,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同时,通过自我管理的培养,孩子可以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总之,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老师们应该重视幼小衔接教育,从多方面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个回答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