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张之洞《劝学篇》的主要内容及“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如题所述

【答案】: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由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被系统化、理论化,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
(1)《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文中所指的“中学”,即经、史、子、集,张之洞认为“中学”的各个方面都要通其大概,但他最强调“三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的本原,这主要是针对当时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西学”即“新学”,包括西政、西艺、西史。西史指西方各国的历史;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是一些具体的政治设施,如学校制度、武备制度等;西艺指的是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张之洞主张,小学堂先学西艺,后学西政;大学堂先学西政,后学西艺。
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张之洞认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是本体,起主导和导向作用;西学是中学的辅助,起补充作用。
另外,在《劝学篇》中,张之洞还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例如关于学制系统的设想,科举制度的改革,师资培养问题等,但这些建议,是以“中体”为前提的。
总而言之,中体西用的基本思想,是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弥补中学的不足。
(2)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的主张以后成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封建教育制度的总纲领。这一教育主张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①它从理论上论证了西学的用处,促进了近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②它将学校列为西政的首位,有利于引用西方的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打破中国单一僵化的传统教育结构。③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西方社会中的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及民主平等的思想被传播到中国。
(3)局限性:①“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维护整个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阻碍了维新思想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对近代刚开始的启蒙运动起到不利的影响。②作为一种教育总旨,“中体西用”思想直接把中学和西学嫁接到一起,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