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复习资料

有谁知道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课本P52图4-12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一、选择题.
1.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 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D.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传播的
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D.光照射到衣服上会发生漫反射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B.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C.在湖边看到水中的小鱼和蓝天上的白云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D.人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产生的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在24节气中,只有冬至时,太阳光才垂直照射地球的南回归线,冬至这一天中午,在北京地区的水平线上,若竖直立一根1m长的直杆,它的影子应是(北京地区的纬度取北纬40°,南回归线的纬度取南纬23.5°,在有一锐角为63.5°的直角三角形中63.5°的对边与其邻接直角边之比约为2:1) ( )
A.0.5m B. 1m C. 2m D. 2.5m
5.“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能看到“姑苏人家”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
A.光反射所成的虚像 B.光折射所成的虚像
C.光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折射所成的实像
6.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沿直线单向传播的
B.声音向前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形成回声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障碍物可以绕过去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7.如图中-1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P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则( )
A.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B.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会相交于一点
C.三条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三条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于镜后一点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可能发生弯曲
D.平面镜可以成像,而且成的是放大的虚像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时,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成放大的实像
C.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3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7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10.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辩别的 (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二、填空题
11.如图中-2 分别为太阳两个端点射向月球方向的平行光束,观察日食时,不同的观察者可在地球表面的A、B、C、D和E处,还有在地球外空的F、G、H、I和J处观察,在上述10个区域的位置中,可以观察到日全食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观察到日环食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观察到日偏食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往暖水瓶里灌水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________。这声音是由瓶中的__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
13.睁开眼,伸出右手,四指并拢遮住你的眼对着太阳看,你一定会出现眼前一片红色,这说明红色的血液能透过或反射____________色色光。
14.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___________前后。
15.“猴子捞月一场空”猴子们捞月时,使水面产生了波澜,这时月光在水面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现象,因而水中的月亮就不见了。
16.在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色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是_______色光,波长最长的是________色光。
17.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是_______cm,小红想通过镜子仔细观察自己脸上皮肤,那么小镜子离她眼睛最合适的距离应在__________cm左右(小红视力正常)。
18.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______,乙是_____,丙是_______.
19.如图中-3,这样站在高处对远处喊话,其目的是________.

20.如图中-4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处用手光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________处。(先填b、c、e、d)

三、实验探究题。
21.中-5三幅图,你能说明它们各自的声学原理吗?

四、作图题。
22.如图中-6所示,由点电源S发出的一束光AB射到镜面MN上,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束入射光的反射光,请在图中画出点电源S的位置。

23.图中-7中MN是透镜的光轴, 是AB的像,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透镜并找出焦点的位置。

24.如图中-8把一凹透镜A放在一个凸透镜B前10cm处能使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两个透镜后会聚在蹑凸透镜15cm的光屏S上,如果把凹透镜拿走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这时把一个点光源C放在凸透镜的轴上距凸透镜30cm,也能使C点在光屏上成像。
试作出凹透镜的焦点F,并求其焦距f。

五、计算题。
25.如图中-9一束与地面成45°角斜向下射的光,被一对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中的一面阻挡,经多次反射到地面上,已知镜面垂直地面如图若入射点离地面高度为H,镜面间距离为a,经镜面多次反射后的总路径的长度为多少?反射的次数又为多少?

2006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
1.C
2.D
3.A
4.C
5.A
6. A
7.C
8.C
9. B
10.A

二、
11.H;C;B、D、G、I
12.高 空气柱
13.红
14.初一
15.漫反射
16.紫红
17.25;12.5
18.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从声源处减弱
19.使声波集中传播,传得远
20.b(根据光的可逆性)

三、
21.A图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图说明了钢尺振动可以发声(或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C图说明回声定位原因
22.如图答-30

作CD的入射光线SC交AB于S,则S为点光源的位置
23.如图答-31

①连 交MN于O,O为凸透镜中心,②过A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线交凸透镜于C,连C 交MN于F,F为凸透镜焦点。
24.如图答-32

25. ① 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03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8、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如图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u) 成像
  大小 像的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运像变小”
  口决二:
  三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 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课本P52图4-12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