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如题所述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写道,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并不清楚;对于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没有把握的。

如果在市场上,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实现了价值,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商

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

货币拜物教,人们把货币当作神来祟拜的一种原始的宗教迷信。它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态。

商品为人们用双手生产出来,通过交换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本身并无神秘可言,但由于商品生产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了私人性和社会性。作为私人劳动,生产是生产者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完全由自己决定。



扩展资料

商品拜物教性质特点

1、社会性

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质在商品上的表现,掩盖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抽象劳动的同质性,人们将自己各自生产的产品按照抽象劳动量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这些私人劳动的产品通过交换与社会发生接触。私人劳动在生产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通过交换满足生产者本人多方面的需要。

实际上,私人劳动就取得了两重的社会性质。马克思指出“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的独特的社会性质在于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并且采取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生产形式才具有的这种特点。

2、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更加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商品生产发展的初级阶段,商品还只是通过与没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其他商品进行交换,人们还比较容易看出这种交换实质上是由价值量决定的。但是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商品交换的实质就很难被发现了。

而到了这一阶段,人们对商品的崇拜也就集中的表现为对货币的崇拜,也就是货币拜物教。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和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它们揭示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品拜物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拜物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