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者畏人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1. 受人者畏人 翻译

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衣服耕地,鲁国国君派人去那里把当地给他作封邑。并说:“就用这封邑的收入让你穿上贵重点的衣服吧。”曾子不接受。反复又去,还是不接受。出使的人说“这不是先生你求别人的,而是别人献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这句话,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感到对人家有亏欠,给予别人东西的人会对人家傲慢,纵然你们给予我东西而不对我傲慢,可我自己能不觉得对别人有亏欠吗?”最终也没有接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了。”

原文

曾子衣敝衣以,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卷四》)

2. 翻译文言文拜托

翻译文言文1、齐庄公出猎,有意虫举足将博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必为天下勇武者矣.”回车而避之.-----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这是称为螳螂的东西.作为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2、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光,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3、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骄我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齐节也.”-----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国君赏赐了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4、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雨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二顾之,臣请献一朝至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译文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3. 曾子拒邑带点字句子意思翻译(古文)

原文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③。”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立节》) 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

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说:“请用这座城镇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

曾子没有接受,派来的时臣便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然没有接受。派来的人说:“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要露点高傲。

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色,我也得处处小心,就怕得罪他呢!”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气节的。”

注释及出处 解释: ①曾子,即曾参。 ②邑,城镇。

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做采邑。

鲁国国君送给曾子一座城镇,不同一般馈赠,应视为封赐。 ③修:修饰。

④奚:何,为什么。 ⑤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 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⑥使:派。

⑦于:向。 ⑧全:保全。

⑨敝:破旧 ⑩受:接受 ⑾反:同“返”,返回 ⑿使:派 寓意 无功不受禄,这是理所当然。曾子对鲁国,没有什么贡献,而鲁国国君,要给他一座城镇,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表。

虽然这是国君的一片好心,是他对曾子的敬重。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不敢接受,也是有道理的。

他回答鲁君派来的人所说的一段话,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却是反映了出于寻常的馈赠,正直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负疚的心理状态和思虑。亲友间的相互赠送,系于情谊,不必过于拒让,因为彼此没有什么报答不报答。

但是,如鲁君以采邑相赠,非同小可,有必要拿曾子的话来考虑考虑,是否应该接受。 启示 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