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是,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让自己拥有另外一个世界,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可能,当然,还有一层意义可以培养后代读读书的兴致以及思考方法。除了这几个意义,也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最大的意义。
读书,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
首先,要明白的是,这些选择是怎么来的,是读书创造的机会,还是你争取来的机会。
像大学毕业,找工作,这就是读书给你带来的选择和机会。
像古代,寒窗十年,走仕途之路,也是给自己的人生某一条出路,说白了也是给自己多一个选择。
古代,富人永远在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而经济不好的人,刚好相反,既然经济不好,要么努力读书,要么努力下苦,要么学门技术,更努力下苦,所以说,在选择少的古代,读书就是给自己制造选择。
可以这么说,你本有2个选择,一个是学技术卖力,另一个是种田卖力,而读书就是给了你第三种选择,走上当官之路,造福百姓。
读书的意义不就是选择吗?往大说,是在系统学习知识,往小了说,是选择性读书,读自己喜欢的,提高自己学识就修养,提高文化素质,提高个人软实力,更重要的,读书的时候,选择权更多在你手上,当读书少,你面对一个机会,这时,你处于被动。
读书可以拥有另外一个世界
读书的第二意义便是拥抱世界,感知世界的美好,所以,多读书,多拥抱世界,多体验世界。
你看,读本书,你是在作者的世界进行游玩,认识里面的人物,里面的环境,里面的爱恨情仇,里面道义江湖,里面的你死我忘,各种人性善恶的完美体现。
所以说,读越多书,你是在看一个世界。
一本书一个世界,就像一江水一叶舟那么简单。
读书可以养性
读书养性,你觉得是不是一种意义呢?我觉得是,而且这意义还不非凡。
读书养性,养的是耐心、毅力、思考力。
先养性,有了好的修养,再去读书,你收获的不止是修养前的收获,还有更多别人无法体会的东西。
读书养耐心,你想想,读一本书,尤其是一些大部头的经典书籍,像整个中国史,还有欧洲史,还有像《国富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还有许多,读这类书,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那可是少则个把月,多则几年的事。
谈学习
一
人不可不学,否则无以立足于世。
目前而言,学习的重要目的有两点:一是提升生活的品质,二是提升自我的修养。
为物质而学,这是基础,其意义也不言而喻——维持自身的存在,并使自己更好地活着。
为精神而学,这是升华,意义便在于获得智慧而拥抱幸福。
通常而言,人的境界,在初生时差异并不明显;拉开距离的,正是后天的学习。
而学习,却不仅仅是读书——须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并非是圣贤之书读得越多,境界便越高;而是境界越高,便越重视圣贤之书。
二
在圣贤看来,学习的主要目的,便是不断完善自己;而世人所热衷的功名富贵,都属其次。诚如《朱子家训》所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
学习比圣贤刻苦的人,比比皆是;而两者成就的差异,主要源于学习目的的不同。目的与圣贤相同的人,不胜枚举;而其未能登大雅之堂,主要在于毅力不足。
常言道:“先做人,后做事。”唯有具备非凡的道德修养,方能在事业上登峰造极。而那些德行乏善可陈的人,纵使功名富贵冠绝一时,也终为君子所轻视。
对于学习,儒道两家更多谈及的,分别是匡过和寡欲。愚以为,今人若能以对功名富贵的热衷,而追求道德仁义,圣贤必将辈出。